冯友兰新理学读书笔记

冯友兰新理学读书笔记

ID:22048471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6

冯友兰新理学读书笔记_第1页
冯友兰新理学读书笔记_第2页
冯友兰新理学读书笔记_第3页
冯友兰新理学读书笔记_第4页
冯友兰新理学读书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冯友兰新理学读书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冯友兰新理学读书笔记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中国著名哲学家,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学”。冯友兰的代表著作是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写的《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这六部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即“新理学”,冯友兰

2、先生将这些著作总称为“贞元六书”,并借以表达其中华民族一定会复兴的坚定信念。当时正值日军侵华日益严重祖国大部分领土失陷的危难时期,但是冯先生始终坚信有着五千年文明之深厚基础的中华民族不会灭亡,一切苦难最终会过去,而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中国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够伴随抗日战争的胜利而重新焕发生机,正是在此信念的支撑下,冯先生更加刻苦的钻研学问,埋首著述,潜心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厚积薄发先后出版了上述六部哲学著作。“我们现在先要说明者,即哲学与科学之分别,所谓科学,其意义亦很不定。有人以为凡是以逻辑讲的确切的学问,都

3、是科学。如果所谓科学是如此意义,则哲学亦是科学,本书所谓科学,不是取其如此的广义。本书所谓科学或科学的,均指普通所谓自热能科学,就自然科学来说,哲学与科学完全是两种的学问。”在指出科学与哲学是不同之后,冯先生又列举了几种关于哲学与科学是否为同一种学问的学说。西方历史有种说法是哲学是未成熟的科学,或坏的科学,也就是说哲学只是一种未成熟状态的科学,这种说法冯先生认为是不对的,古代哲学一说指各学科的总和,但就现代而言,哲学中分离了科学等外延后的东西是真正的哲学,因此哲学与科学并不是同一类种;有一种说法是哲学是

4、诸学科之综合,但是如果哲学是各学科的综合,那么就是将各学科的知识堆积到一起,加以整合则得之哲学,但是如果哲学只是将知识累计综合,那么哲学将不能再被称之以哲学;另外一种说法则说哲学之工作,在于批评科学所用之方法及其所以之根本假定,每一种科学都有其根本假定,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而讨论和解决此学科内部的各种问题,毋庸置疑,哲学的工作可以在此做批评从而判定一种学科所得之知识是否正确。但是哲学之工作不能只停留在批评,而应更多的花在建设性上,批评的工作只能是哲学工作的一部分。哲学不是科学,与科学给人以确定的结论不同,哲

5、学并不给你以确切实用的知识,那么就有人发出疑问,既然哲学并不能对什么问题作出确定的答案,那在实际生活中哲学还有什么用处呢?科学结论可以用在现实中从而为人类谋得利益,而在当今功利性强烈的人们眼中,不能为自己带来利益的哲学则是可有可无的,在酒足饭饱之后,能与人高谈阔论时显得有些深度也许就算是哲学最大的用处了。按照冯先生的话来说,他们的人生境界只是停留在自然境界,最多也仅达到功利境界,他们的行为是出于本能,仅为满足自身的欲望而进行,他们的生活也能衣食无忧,但离超脱本能达到道德或者天地境界远之又远。因而要想超越

6、人的本能的自然境界,就必须抱着敬畏的态度学习深入哲学。冯先生在著述中多次提到哲学不在增加人对实际事物的知识和才能,而是使人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使人由对世界的一种理解进而体现于一种人格,胸襟,气象。提供给人的精神的“受用”。哲学就是一种可以使人提高精神境界的学问,可以使人到达最高境界的学问。这种境界类似于“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研读哲学著作,深入哲学思考,打破常规思维去追问问题,能够潜移默化的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让人从内到外显得超凡脱俗,如同入定的得道高僧,从他们身上,你能看到一种安详,一种与花花世界

7、的喧闹截然相反的气质,一种在功利社会中淡泊的高深境界。科学是人类追求利益的产物,不可否认,科学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娱乐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但是科学在带来物质享受的同时,并没有相应的带给人以内在的幸福。人们在蒙昧时期对自然很多事情无法解释,因而将自然的能力归诸于鬼神,后来科学来了,我们发现迷信于鬼神是一种错误的信仰,但是人们却无法想到,当今的我们对科学盲目崇拜难道就算不上新形式的迷信吗?迷信鬼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危害,而伴随科学的发展而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8、我们同样无法避免。我们都有感触,童年时的快乐,是那么的简单,一块泥巴,一朵花朵,就能让我们乐呵个半天,但是在我们长大成人,科学空前发展带来充裕的物质享受的今天,我们的感官在一次次的刺激中逐渐退化,谈快乐尤其是发自内心的快乐简直是一种奢谈,真正的快乐不是感官的物质的,而是内心的精神的,遥想古时的庄周,梦蝶而飞,独坐垂钓,自得其乐,以至连高官厚禄都难以遮蔽其双眼,“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财富地位这些庸俗之物怎么换得了庄子的快乐,他的乐来自内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