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理之谬 文辞之巧

事理之谬 文辞之巧

ID:22094226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7

事理之谬 文辞之巧_第1页
事理之谬 文辞之巧_第2页
事理之谬 文辞之巧_第3页
事理之谬 文辞之巧_第4页
事理之谬 文辞之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事理之谬 文辞之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事理之谬文辞之巧  摘要: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经常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范本选入各种教材,而张巡等人在睢阳保卫战中的吃人行径却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在特定情境下对存人性与保国家作选择似乎是困难的,实际上韩愈是以国家大义来遮掩张巡等的反人性本质,其思想倾向甚为可怕。然而由于其文笔佳妙、文气如虹,《张中丞传后叙》的思想缺陷遂为后人所忽视。  关键词:《张中丞传后叙》人性爱国生花妙笔    在唐宋古文大家韩愈的传世名作中,《张中丞传后叙》是一篇有着严重的思想缺陷的文章,但因为其文辞之妙掩盖了文章中的问题,使得此文极具有迷惑性。举例言之,现代多种古文选本或者古代

2、文学作品选大都将之选入其中,如朱东润主编的《历代文学作品选》不仅在六卷本中予以收录,上下二册的简编本也选入此篇,可见其厚爱。更令人不安的是,不少大学乃至中学语文教材都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范本选入,殊不知文章所蕴含的反人性本质会给青少年学子带来怎样的思想影响。《张中丞传后叙》一文在某些选家眼中所谓的极可取的思想内容,其实只是韩愈的一支生花妙笔虚构出的幻象。  韩愈在《张中丞传后叙》里歌颂安史之乱中死于睢阳保卫战的张巡、许远,痛斥攻击张、许者是自比于逆乱,从表面上来看显得大义凛然、言辞铮铮,从效果上来说也确实达到了引导舆论、统一思想的作用,只是张巡、许

3、远被批判的真正原因却语焉不详、含糊其辞。事实上,他们因守城时乏粮,主动杀妾、奴给将士们吃,并由此开始屠杀城中百姓以供军粮,至城破时所食人口二三万,这在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都有明确的记载。如此血腥的一幕被韩愈用国家大义包裹了起来,以守一城,捍天下的重大意义来美化睢阳保卫战,而把所有持异议的朝野人士斥为奸邪小人。文气不可谓不凌厉,言辞不可谓不动人,陈义不可谓不高远,然而真所谓智足以狡辩,文足以饰非也。对张、许反人性本质加以揭露的古今不乏其人,20世纪80年代章起先生文《评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从史实出发来一一驳斥韩愈所论,论据充分,极具说明力。本

4、文不准备再从历史真相角度来论证张巡、许远之非,仅以人们认识中可能存在的误区再予廓清,并且从文章的角度来欣赏韩愈之文的巨大感染力,从而探讨其文之深美与其理之荒悖的内在张力。  张巡、许远等困守睢阳城,保障江淮地区,直到力尽被俘、壮烈牺牲,这本来是尽忠报国的英雄事迹。问题是以吃人的手段来保卫国家,还能否称得上正义?能否以国家利益、全局利益为名,而行灭绝人性之事?写作《张中丞传》的李翰说这是损数百人以全天下,连当代的不少读者都以为非常年代行非常之事,在唐王朝大厦将倾的危急时刻,张、许的坚守换来的是天下的平安,未可以深责。在集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国家利益高于

5、人民利益的传统观念支配下,这样的论调在古代和现代都很有市场。但我们要明白,所谓的国家利益必须与人民利益结合在一起,才具有其正义性。一个合法的政权或者政府,对它的人民子民也好,公民也好一定是负有保护之责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国古人讲得民心者得天下就是这个道理,唐太宗即深鉴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告诫,以宽仁待民,才取得其辉煌的政治成就。唐代的官军,一如其他政权的国家军队,其天职就是保家卫国、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张巡、许远领导下的军队却以民为食,已经从根本上违背了他们所担负的神圣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甚至比敌人还要残忍:安史乱军于攻城陷池之余,虽

6、也烧杀抢掠,但以人为食这样的事仍然是罕见的,何况是大规模的杀人作为军粮?中国战争史上当然也不乏以人为食的事例,李国文先生就曾经写有《唐末食人考》,揭露黄巢这样的流寇的残忍本质,然而张巡等人的军队是国家的军队啊!即使是在最紧急的关头,军人可以战死,百姓却没有被吃的义务。哪怕张巡等人出于怯懦而放弃保民的责任,陷民于虎口之中,他们收获的谴责也要比靠吃人来英勇地守住一座睢阳城少许多许多。以所谓的国家利益来行违背人性的食人之举,根本就是应该彻底否定的。假正义而行之罪恶,只能是更加卑劣的邪恶。  有人说,我们不能用现代的标准来苛求古人。张巡、许远毕竟只是专制王朝

7、下的忠臣,他们所忠的其实是李唐王朝,而非真正的国家。即使今天的民主国家,尚且有国家利益被利益集团所绑架的现象,何况是在有皇帝的时代?从维护李唐王朝的角度来看,牺牲平民而成全朝廷利益,只能是张巡和许远的不二选择。此说貌似历史地辩证地看问题,实际上还是经不起推敲的。无论哪个王朝,都不敢公然宣扬什么吃人有理,儒家文化尤其拒斥野蛮的行径。温雅的孔子甚至无法容忍以人偶为殉的现象,辞气激烈地诅咒: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明确表示: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张巡等死难以后,他们的吃人行为在唐王朝内部就引起不断的争议,因此才前有李翰后有韩愈起来为他们辩

8、护。争议本身说明对事件的道德判断存在着分歧,而那些否定张巡的论者未必就是韩愈所声称的小人。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