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及其智慧

王阳明心学及其智慧

ID:22110383

大小:386.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0-19

王阳明心学及其智慧_第1页
王阳明心学及其智慧_第2页
王阳明心学及其智慧_第3页
王阳明心学及其智慧_第4页
王阳明心学及其智慧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阳明心学及其智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王阳明心学主要内容一、王阳明其人二、王阳明其学三、心学的智慧一、王阳明其人(一)处于何世明代伦理道德的特点:1.追求享受,崇尚奢华;2.拜金主义盛行;3.士人投靠权贵,结党营私;4.贪污成风王阳明的批判:“盖至于今,功利之毒,沦浃于人之心髓,而习以成性,几千年矣!”(二)是个何人1.年轻时志大、宗儒且学杂“何谓第一等事”?“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五溺”:任侠、骑射、词章、神仙、佛氏。2.成人后的经历反刘谨而获罪处蛮夷而悟道再出山而立功(三)处蛮夷而悟道一是因为有了充裕的独处、深刻

2、反思时间和空间。二是有了思考参悟的重要体验二、王阳明其学心学的要点一、心即理二、知行合一三、致良知(一)“心即理”(徐)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爱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间有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先生叹曰:“此说之蔽久矣,岂一语所能悟?今姑就所问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

3、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二)知行合一(徐)爱因未会先生“知行合一”之训,与宗贤、惟贤往复辩论,未能决。以问于先生。先生曰:“试举看。”爱曰:“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先生曰:“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故《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

4、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三)致良知“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然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理,即心之‘良知’曾无障碍,得以充塞流行,便是致其知。知致则意诚。”(四)怎样理解“心学”之一以上三点,主要围绕道德立论——“心即理”之“理”,是一个有道德的天理良心的“理”;“知行合一”之“

5、知”与“行”,是道德的良知和行为的良行;“良知”也是道德的一种表述。(四)怎样理解“心学”之二王阳明认为天理(道德)本来就固化在人心之中,所以说“心即理”;认为良知与良行天生就是人的本能,如同好食好色,所以说“知行合一”;他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被贪欲污染,天理被遮掩了,良知良行迷失了,所以要经过修养,重新回到天理和良知,所以说“致良知”。(五)怎样评价“心学”该学说有其片面性——把复杂的人性本能化了、简单化了。但是该学说高扬了人作为道德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一定意义上解放了个体的人,使人具有强大的道德勇气,道德自信,又有很积极的意义。

6、三、心学的智慧做真正的自己练就一颗从容的心健全人生三原则做减法不要让别人决定自己的快乐做最具服务能力的集成商再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