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王阳明及其心学

浅论王阳明及其心学

ID:46745759

大小:7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王阳明及其心学_第1页
浅论王阳明及其心学_第2页
浅论王阳明及其心学_第3页
浅论王阳明及其心学_第4页
浅论王阳明及其心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王阳明及其心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王阳明及其心学浅论王阳明及其“心学”陈云君2013年1月10日(根据录音整理)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陈云君先生各位同事朋友,一年半以前,我曾在异域同诸位分享过一些学习心得,这次承蒙厚爱,邀请了我再做一次讲座。本人一介书生,承蒙先人余荫,虽有一些生活和学习的感悟,但自认为不足以为人师,孟子说:“人Z患在好为人师。”所以我今天坐在这,面对各位,心里仍怀忐忑。一、精进人生,从聪明到达智慧的彼岸若从人所处的状态对人群进行分类,一种是痴呆状态,很少;一种是正常状态,很多;一种是

2、聪明状态,不多也不少;一种是科慧状态,极少。在座的各位,以我70岁阅人的眼光來分析,大家大多应该属于聪明状态,甚至有一部分人处在智慧状态。我是教师出身,作为老师,真的不懂什么叫真理,但我懂得通向真理的路。老师能不能走通这条路,能不能达到这个H标,我们也不知道,我认为老师仅仅是一个职业,并不比任何人优越。我儿十年來除了教书并无他长,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指引,把平庸人士引入聪明的境界。我在近二十年与巨赞法师的接触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够引导处在聪明状态的人士走向智慧之路。智慧Z路能不能被引进去,我

3、不知道,但我会尽力而为。聪明是有限的,智慧是无限的。聪明在耳、在眼,眼谓之明,耳谓之聪。通过耳听眼看,能够正确分析爭物,得到正确的结果,此谓Z聪明。智慧,即扫心。智慧的人会经常用一把苕帚清打内心,使心智永远处在清明、明门的状态当屮,故智慧境界,极其难达到。所以,我期望能够通过学佛、学道,再经由我的本行学儒,从而用儒释道的方法,带领人家由聪明境界逐渐认识、接近智慧境界。在智慧境界之上,还有一重更高境界,据我对在座诸位的了解,起码有一两位已接近此境界,叫做“圣言量”。什么叫做“圣言量”?就是指佛的智慧,

4、释迦摩尼佛的智慧、言语、见证以及给我们的开示,都是“圣言量”。举例來说,2012年12月21日号称世界末日,对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我认为就个体来说,末日天天存在,不是12月21H这一天,而是每天都存在末H,为什么?因为每—•天都有人离开这个世界,对他來说那一天就是他的末日。对个体來说,每一天也都是新的开始,所以就世界末日与世界重新开始这个问题,若我们立于智慧境界、立于“圣言量”这个视角审视,本来可以不予追究。所以,很多电视节冃经常说世界末口是不科学的,这个问题不要用科学解释,每天都是末日,每天都是开

5、始。一个智慧的人,早上起来读《金刚经》、《普门品》,为什么?为“立”。释迦摩尼佛教导我们,孕上要“立”起来,要努力工作,认真对待每一天,当一天结束的时候,伤〈打开《金刚经》,对IT己说今天所作一切都不要想了,不要考虑了。倘若睡不着觉,为今天做错一件事而气恼,或者为赚到一百万而高兴,那我认为你还没冇进入智慧境界,你只是在聪明的境界徘徊,所以正确地区分人的这四种状态,我认为是我们正确处事的前捉。这些话作为我讲王阳明的前言。二、以史为鉴,立徳立功立言的两个半完人在会前曾给大家推荐了四本书,一是王阳明所著的

6、《传习录》,二是《论语》,三是《金刚经》,四是《道徳经》。《论语》、《道徳经》、《金刚经》这三本书,我都研究很长时间了,四十年来,我大约没冇离开过其中的两本,一本是《金刚经》、一木是《论语》,我自认为至今研习还不够的是《道徳经》O土阳明的《传习录》是《论语》、《孟子》、《金刚经》、《道德经》的屮和。在屮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说法:“立德立功立言”的完人力“两个半”,王阳明是其中一个,另一个是诸葛亮,还有半个完人是曾国藩。诸葛亮是一介书生,以一己Z力促成三国鼎立,为什么他不能一统天下呢?因为刘备,尤其是

7、刘禅根本就没有当帝王的资质,所以诸葛亮也抱憾终身,未能兴复汉室。但诸葛亮能够三分天下,己是“立德立功立言”,诸葛亮从来功不震主,他知道,君使臣以礼,臣侍君以忠。司马懿五路大军攻击蜀国Z时,诸葛亮接连几天闭门不出,朝政人乱,人心惶惶,最后刘后主亲自登门拜访,适时诸葛亮手拄着拐杖在花园中赏鱼发呆,刘后主便在其后不忍打扰,等到时机叫声“相父”,诸葛亮冋头一看,是后主,马上扔掉拐杖,匍匐在地。一个小孩子,一个伟人,足见诸葛亮臣品。后人将诸葛亮的文章、兵书、奏折编辑成《诸葛亮集》,其有两句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8、叫做“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所以诸葛亮是“立德立功立言”Z完人,然后就是王阳明。曾国藩为什么是“半个完人”呢?《曾国藩家书》是一部典范式的箸作,历代领导人对曾国藩评价很高,他后半生在处理与洋人的关系上欠妥,所以史书认为他是“半个完人”。诸葛亮这个完人我们今犬暂11不讲,曾国藩这半个完人也不讲,今天就主要讲王阳明的心学。三、心学之起源㈠王阳明的生平概况1472年,土阳明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1529年在江西南安去世,亨年57岁。王阳明5岁才会说话,到10岁的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