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萧红《呼兰河传》的艺术追求

论萧红《呼兰河传》的艺术追求

ID:22359159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8

论萧红《呼兰河传》的艺术追求_第1页
论萧红《呼兰河传》的艺术追求_第2页
论萧红《呼兰河传》的艺术追求_第3页
论萧红《呼兰河传》的艺术追求_第4页
论萧红《呼兰河传》的艺术追求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萧红《呼兰河传》的艺术追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萧红《呼兰河传》的艺术追求  摘要:萧红是一位富有才情的女作家,其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集中体现论她的文学见解和艺术追求,即“一体两题”,散文化的体式、女性独特的家园情结和深层次的文化反思两大主题。  关键词:呼兰河传;小说体式;家园情结;文化反思  萧红短暂的一生,却颠沛流离。从呼兰河城出走到北平,从青岛辗转上海,抗战中又流亡到武汉、重庆,最后“蛰居”香港,潜心创作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创伤在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上无法得到抚慰,经历人生磨难的她,开始以文学的方式踏上了回家的路。  一  

2、《呼兰河传》体式选择上继承了鲁迅散文化的笔法,“她对于这个世界上顺延的、线性的事物的发展不怎么在意,而对于集中的共时性呈现的人的普遍性生存境况却‘如芒在刺’,这体现为她的小说结构一般来说是以某种生存环境即空间而不是时间作为结构方式。”  萧红这样做可能并不是文体创造的自觉,而是写作时作者的感触由内向外的自然延伸,以内在的情感体验为驱力,转向外在的空间书写。从体式上看,将小说、散文、诗歌、寓言、童话熔于一炉;从实践上看,把写实与抒情、象征与写意、反讽与暗示、隐喻与幽默汇于一体。这样,小说《呼兰河传》便呈现

3、出广阔的开放性与精彩的丰富性。  《呼兰河传》为一城作传。“这小说是整个呼兰县城的写照,呼兰县城才是全书的主角。”《呼兰河传》全书共计七章(序和尾声除外),细读文本,可以发现,小说在内容安排上以情感的流动统摄群象,着眼点在呼兰河城,大至呼兰河人精神上的盛举,小至呼兰河人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都蕴含其中,具体化的作者童年,院子里人们的故事储存在呼兰河城。这里的人与城精神相依,他们的故事都是关于城的具体化叙述。因此,《呼兰河传》在结构上呈现出金字塔状,塔尖是人们的精神盛举,塔中是实际生活,塔基则是呼兰河城。  

4、小说始于空间,记录了呼兰河城中的十字街、东西二道街、小胡同及其发生的故事,重墨描绘了“大泥坑子”,进而转向时间意义上的呼兰河城――“五大精神盛举”,最后落脚在对实实在在的人生关照,童年的记忆,院子里人们的故事特别是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和冯歪嘴子的故事。叙事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具体,娓娓道来。  呼兰河城是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无论时间怎样变化,这里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诸如东二道街的大泥坑子,卖豆芽的王寡妇,染缸房、豆腐房、造纸房、扎彩铺,卖凉粉的、卖豆腐的亦或是这里的火烧云与乌鸦都一成不变,继承着“几千

5、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人们年年重复享受着精神上的盛举,夜晚到夜半跳大神、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七月十五放河灯、秋天野台子戏和正月十五唱秧歌。“呼兰河的人们就是这样,冬天来了就穿棉衣裳,夏天来了就穿单衣裳。就好像太阳出来了就起来,太阳落了就睡觉似的。”一成不变的呼兰河城承载着呼兰河人所有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当然也包括作者的童年记忆。从这个意义上讲,《呼兰河传》是?募且渲姓?录出来的,是关于一座城的青春记忆。  不同于传统小说对情节、结构和人物的苛求,在《呼兰河传》中,萧红以成人视角复述童年,看似一堆鸡

6、零狗碎的回忆,实质上却是个人主观情感的宣泄。她以抒情性的片断记事代替过程性的完整叙事,以主情性的描写代替客观性的描写,从而削弱文本的叙事功能,体式上呈现出散文化倾向。开放的体式,容纳了萧红无拘无束的语言和纯真无邪的感情表达,也成就了《呼兰河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萧红以“越轨的笔致”,抒写了“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歌谣中有一位终身流浪的女性对家的渴求,寄托了人类共有的家园情结。  二  童年的萧红对家有着自己独特的诠释。“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

7、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如果说慈祥的老祖父是冷寂人间的爱与温暖,那么美丽的后花园则是萧红童年时代的精神乐园。在童年的萧红心中,“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的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与祖父的慈祥、仁爱比起来都不算什么。“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她反复叙说着祖孙之间的爱,“我若死掉祖父,就死掉我一生最重要的人,好像他死了就把人间一切的‘爱’和‘温暖’带得空空虚虚。”在后园里,“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

8、父和后园是作者美好家园的核心要素,虽然经历了“少小离家”的苦痛,体验了与汪恩甲、萧军和端木蕻良的感情变故,萧红对家的渴望却更加强烈。  《呼兰河传》是离乡的萧红以女性话语清唱的一首“思乡”之歌,格外真切、动人。她以女性柔弱的身躯对抗着父权专制和外敌入侵的双重困境,“从一座城市漂泊到另一座城市,从一个男人流浪到另一个男人。”祖父去世后,再也没有像祖父那样呵护她、温暖她的人了,萧红的内心空空荡荡。对家的渴望,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病危之际要求骆宾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