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毛批考辨二则

《三国》毛批考辨二则

ID:22364975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8

《三国》毛批考辨二则  _第1页
《三国》毛批考辨二则  _第2页
《三国》毛批考辨二则  _第3页
《三国》毛批考辨二则  _第4页
《三国》毛批考辨二则  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国》毛批考辨二则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三国》毛批考辨二则毛纶、毛宗岗及杭永年毛批《三国》在小说史与小说批评史上的地位,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但是,它究竟出于何人之手,其实还是一个悬案。观近年研究小说评点的文章,多承旧说,认为毛批出于毛宗岗之手。叶朗先生的《中国小说美学》可为代表。该书第四章标题即为《毛宗岗的小说美学》,其中讲:“毛宗岗的父亲叫做毛纶,字德音。据记载毛纶曾对《三国演义》作过笺注的工作。毛宗岗的评点是否利用了他父亲的成果,已经不得而知。……毛纶可能给了毛宗岗很不好的影响。”认为毛纶笺注过《三国演义》,而《三国演义》的修订与评点系毛宗岗所为,二者不是一回事,这是上了《花朝生笔记》的当。《花朝生笔记》引《坚瓠补集》:

2、“毛德音先生纶,……有三国笺注、琵琶评行世。”然后断定“二书已不传”,显然以为“笺注”与流行的评点并不相关。与此相似的观点也见于《辞海》(一九七九年版)之中,文学分册“毛宗岗”条:“清初小说评点家。字序始,长洲人。曾评刻《三国演义》,将罗贯中原本,加以修订”云云,主旨与叶说相同。这种观点由来有自。晚清邱炜萱《菽园赘谈》已有“《三国》是茂苑毛序始手批”的说法。其后,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及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也持此说。于是,这个问题几成定谳。但是,其中有两个疑点始终没有澄清:一是清代坊刻《三国》,卷首大多题署“声山(即毛纶——今按)别集”,有的本子,如乾隆三十四年世德堂本扉页题“毛

3、声山评三国志”,同治二年聚盛堂本扉页题“毛声山批点三国志”。二是清代坊刻本卷首还多有“圣叹外书”及“吴门杭永年资能氏定”的题署。刘廷玑《在园杂志》且有“再则《三国演义》,……杭永年一仿圣叹笔意批之,似属效颦,然亦有开生面处。”同一评点,似又有金、杭二氏染指。可见,毛批的作者问题仍有探索的余地。实际上,《三国演义》的修改与评点主要出自毛纶之手。毛纶在《第七才子书》(《琵琶记》)的总论中讲:“罗贯中先生作通俗三国志,共一百二十卷,其纪事之妙,不让史迁,却被村学究改坏,予甚惜之。前岁得读其原本,因为校正,复不揣愚陋,为之条分节解,而每卷之前,又各缀以总评数段。且许儿辈亦得参附末论,共赞其成。书

4、即成,有白门快友,见而称善,将取以付梓,不意忽遭背师之徒,欲窃冒此书为己有,遂使刻事中搁,殊为可恨。今特先以《琵琶》呈教,其《三国》一书,容当嗣出。”这段话把问题讲得很清楚:1、毛纶托言古本,对《三国演义》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加工,包括文字的润饰(所谓恢复“纪事之妙”)、回目的整理等。而由于他托言古本,自称“校正”,所以有了后人的“笺注”之说。2、毛纶在修订加工的同时,对全书作了评点,回前总评多出其手。而毛宗岗只是被允许“参附末论”。3、曾有某门徒“窃冒”此修订评点本为己有,以致引起一些纠纷,使毛纶的刊刻工作受阻。毛纶后半生以评点为精神寄托、名山事业。浮云客子讲:“(毛纶)不幸两目失视,乃更

5、号声山,学左丘著书以自娱。”[①]毛纶也自述其评点情况道:“予之得见《琵琶行》,虽自幼时,然尔时不过记其一句两句吟咏而已。十六、七岁后,颇晓文义,始知其文章之妙乃至如此。于是日夕把玩,不释于手,因不自量,窃念异日当批之、刻之,以公同好。不意忽忽三、四十年,而此志未遂。盖一来家无余资,未能便刻,二来亦身无余闲,未暇便批也。比年以来,病目自废,掩关枯坐,无以为娱,则仍取《琵琶记》,命儿辈诵之,而后听之以为娱。自娱之余,又辄思出以公同好。由是乘兴粗为评次。我口说之,儿辈手录之,既已成帙,将徐为剞劂计。”[②]与前引文相参照,可以知道,毛纶评点《三国》与《琵琶》是在双目失明之后,年纪约在五十至六

6、十之间。评点工作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由毛宗岗诵读,毛纶即兴口述评论意见,再由毛宗岗记录下来,然后,毛宗岗将自己的看法附在后面。这样执着地从事小说、戏剧评点,只有金圣叹才能与之相比。又,《第七才子书》总论写于康熙乙巳、丙午之间,其时毛纶年纪当接近于六十岁(据上文,十六、七岁又过三、四十年,再加上数年评点、刊刻)。而金圣叹前此四年遇难时五十四岁,因而可知毛纶与金圣叹年齿相近。关于毛纶的生平,其材料不多。我们只知道他在当地文坛有一定声望,本名纶,字德音,大约在五十岁前后双目失明,乃更号为声山。《坚瓠补集》收有他六十岁时汪啸尹的祝寿诗,其中两首云:“两字饥寒一腐儒,空将万卷付嗟吁。世人不

7、识张司业,若个缠绵解赠珠。”“久病长贫老布衣,天乎人也是耶非!止余几点穷途泪,盲尽双眸还自挥。”据称,“四诗(原为四首——今按)绝非祝嘏常套,先生所以独喜之欤。”可见,这两首诗所描写的“久病长贫”的生活,自负才学而又终生不偶的命运,都是毛纶一生的真实写照。至于毛纶的思想倾向,由《三国演义》、《琵琶记》的评点可以看得很清楚。《琵琶记》开场有一段副末念白:“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李卓吾批道:“丑?便妆许多腔。”而毛纶则批道:“作传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