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ID:22666958

大小:1.71 MB

页数:74页

时间:2018-10-21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1页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2页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3页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4页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目录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口炎小儿腹泻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和液体疗法1234学习目标1.掌握腹泻病患儿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2.熟悉口炎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3.熟悉腹泻病患儿的护理诊断、预期目标。4.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5.了解腹泻病的分类、病因及发病机理。6.举例说明脱水程度及性质,酸碱平衡紊乱类型、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补钾原则。第一节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口腔-具有吸吮、吞咽、咀嚼、消化、味觉、感觉和语言等功能。-3个月前唾液分泌少(唾液淀粉酶含量较低);-4~6个月婴儿可出现生理性流涎。食管、胃易发生胃食管反

2、流、溢奶与呕吐。胃容量:新生儿30~60ml,1~3个月90~150ml,1岁时250~300ml,5岁时700~850ml。胃排空时间:水1.5~2h,母乳2~3h,牛奶3~4h。肠较长且固定差,易致肠套叠、肠扭转。肠壁薄,致毒素吸收引起腹泻。肝-肝相对大,(婴幼儿正常肝可在右肋下触及1~1.5cm,柔软、无压痛)。-婴儿肝结缔组织发育较差,肝细胞再生能力强,发生肝硬化少。-胆汁分泌较少。胰腺淀粉酶低,3个月以前不宜喂淀粉类食物。肠道细菌胃内无菌肠道菌群:母乳喂养者以双岐杆菌为主,人工喂养者以大肠杆菌为主。健康儿童粪便胎粪人乳喂养粪便牛、羊乳喂养粪便颜色性状气味次数墨绿粘糊不臭不定金黄色微带

3、绿色粘糊或薄糊有颗粒状酸臭4~5次或更多,或便秘淡黄质较硬,易抖落蛋白分解臭味1~2次第二节口炎(自学)自学后总结:1.常见口炎的致病菌2.常见口炎的身体状况改变3.主要护理诊断/问题4.护理要点(口腔护理、局部涂药、饮食护理)常见口炎患儿的护理评估要点疱疹性口炎溃疡性口炎鹅口疮病原体好发年龄诱因疱疹性口炎溃疡性口炎鹅口疮躯体状况局部症状局部体征全身症状常见口炎患儿的护理评估要点常见口炎患儿的护理要点疱疹性口炎溃疡性口炎鹅口疮主要护理诊断局部清洗液局部涂药护理注意事项常见口炎患儿的护理评估要点疱疹性口炎溃疡性口炎鹅口疮病原体单纯疱疹病毒球菌白色念珠菌好发年龄1~3岁1~3岁新生儿诱因急性感染、

4、长期腹泻、口腔不洁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常见口炎患儿的护理评估要点疱疹性口炎溃疡性口炎鹅口疮躯体状况局部症状局部体征全身症状疼痛、流涎拒食疼痛、流涎、拒食无小水疱、溃疡,表面覆盖黄白色渗出物,周围有红晕。颌下淋巴结肿大溃疡表面覆盖灰白色或黄色假膜,剥离假膜可见渗血的创面。颌下淋巴结肿大口腔有点、片状凝乳块样附着物,不易拭去,无颌下淋巴结肿大发热发热无常见口炎患儿的护理要点疱疹性口炎溃疡性口炎鹅口疮主要护理诊断局部清洗液局部涂药护理注意事项口腔粘膜完整性受损3%H2O22%NaHCO3西瓜霜喷剂疱疹净2.5~5%金霉素鱼肝油制霉菌素鱼肝油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漱口)涂药时应轻、

5、快、准(滚动)避免酸、粗、硬、辣等刺激性食物第三节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是我国儿童保健“四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以6月~2岁的小婴儿发病率高2.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多,胃肠负担重3.机体防御功能差(1)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较低(2)胃酸偏低、排空快(3)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4.人工喂养5.肠道菌群失调病因1.消化系统发育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活性低-易感因素病因-感染因素肠道内病毒感染占80%轮状病毒肠道内细菌感染大肠杆菌病因-非感染因素过冷过热喂养不当过敏性腹泻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缺乏气

6、候因素饮食因素发病机制包括4种类型:渗透型-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渗透活性的物质分泌型-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渗出型-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肠道功能异常-肠道运动功能异常(1)病毒损害小肠绒毛细胞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回吸收水、电解质能力下降吸收障碍性腹泻。临床上以水样便为特征。病毒性肠炎发病机制(2)双糖酶活力降低消化不全产物积滞肠腔渗透压增加水和电解质的丧失渗透性腹泻。1.肠毒性肠炎:主要通过其产生的肠毒素使水及电解质向肠腔内转移,肠道分泌增加,呈分泌性腹泻,导致水样便,如产毒性大肠杆菌。2.侵袭性肠炎:侵入肠黏膜组织,产生广泛的炎性反应,引起渗出和溃疡,呈渗出性腹泻,导致血便或黏液样便

7、,如侵袭性大肠杆菌。细菌性肠炎发病机制非感染性腹泻发酵腐败肠腔内渗透压增高临床上多为糊状便、稀便或蛋花汤样便,伴酸臭味。食物质、量不当细菌上移并繁殖分解食物有机酸(乳酸、乙酸)胺类肠蠕动增加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中毒症状发病机制消化过程障碍食物积滞小肠-局部酸度下降分解食物1.急性腹泻病程<2周的腹泻。2.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至2个月之间的腹泻。3.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的腹泻。临床分期临床表现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