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

浅析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

ID:22911992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1

浅析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 _第1页
浅析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 _第2页
浅析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 _第3页
浅析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 _第4页
浅析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 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宪法原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由于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尚未建立,所以导致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因此,通过立法建立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必要性  第一、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国家负有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和预防打击犯罪的责任,如果被害人遭受犯罪侵犯,就意味着国家没有行使

2、好保护职责,一旦出现加害人无力赔偿或被害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获得赔偿时,国家有责任采取措施对被害人及其家属给予适当补偿。  第二、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被害人因遭遇犯罪侵害,身心受创、财产损失、家庭残缺,沦为弱势群体,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保护弱势群体是政府的职责所在,理应为被害人提供福利性保障,以补偿被害人所遭受的不幸。这对于彰显国家关怀,保障人民权益,实现案结事了、息诉息访,为社会和谐安宁创造条件,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三、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是社会主义法治的要求。在当前社会,刑事犯罪是无法避免的,被害人以自己的不幸避免了其他人落难。这种社会的不幸

3、不应由被害人独自承担,而应通过对被害人的补偿使公众共同承担。同时,通过国家补偿加强对被害人的保护,就能把被害人变成社会的积极因素,发挥被害人在控制预防犯罪方面的作用,增强社会防卫功能,进一步实现社会正义。  二、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建议  以立法形式建立我国统一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已成为时代趋势。笔者认为,在研究这一问题立法时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尽快在国家层面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鉴于全国人大立法尚需时日,可以以行政条例、中央政策的形式先行确立救助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进、全面展开救助工作,为这项制度尽快上升为国家法律积累经验。  第二、界定救

4、助对象。一是因受犯罪行为侵害而导致死亡或伤残,丧失全部或部分劳动能力,家庭生活陷入严重困难的被害人,包括致死、致残人员原抚养、赡养的人。二是发案后急需医疗救治且加害方不明或加害方不具备赔偿能力的生活困难被害人。三是因犯罪行为造成家庭财产损失殆尽,生活无着落的被害人(如因放火、爆炸致房屋、财产被毁,入室抢劫造成财产被洗劫一空等)。另外,对于因协助司法机关追诉犯罪以及为保护他人合法利益而导致人身伤害的公民,可不以家庭生活陷入严重困难为前提,只要不能及时获得加害方赔偿的,可以适用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  第三、救助要遵循四大原则。一是及时性,有些刑事被害人在案发初期就需要得到救助,以

5、解决医疗、生活困难。二是适当性,以帮助被害人脱离基本生存困境为原则。三是公开性,救助的范围、条件、对象等要公开,确保救助工作公正、有序。四是一次性,对被害人只救助一次,救助金一次性发放,之后生活仍困难的,应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体系。  第四、设立救助基金,确定救助机构。救济金可考虑设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基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对于中西部地区可由中央财政采取转移支付的方式予以不同程度的支持。长远来看,救助基金应采用开放式、多元化的筹措模式,除财政支持外,还可面向社会吸纳捐助、发行救助债券、发行救助彩票等,确保救助基金的稳定和增加。基金管理机构可归口司法行政或者民政、财政部门管理。刑

6、事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向公、检、法提出救助申请;公、检、法负责救助申请的审查和决定,同意救助的,应明确救助的具体金额,并将决定书送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基金管理机构按决定书确定的金额,及时发放救助金。  三、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应正确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第一、犯罪人的经济赔偿不能代替刑事处罚。刑罚是公法上的惩罚,经济赔偿是私法上的救济,不能因为被告人承担了刑罚就不追究其应承担的对被害人经济上造成伤害的责任。也不能因为被告人承担了经济赔偿责任就不追究其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第二、不是所有对被害人救助的犯罪人都适用轻缓的刑事政策。并不是所有刑事案件犯罪人对被害人作出经济赔偿后,都给予

7、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对于一些犯罪手段极其恶劣,犯罪后果极其严重的恶性案件,即使对被害人作出了经济赔偿,也不能考虑给予从轻处罚。  第三、对受害人的经济赔偿数额与犯罪人的经济能力无关。犯罪人对受害人的经济赔偿,是悔罪的表现,当然可以得到从轻的处理。但从法理上讲,有钱人或穷人犯罪,在承担刑事责任上不存在区别对待的问题,不是经济赔偿后就可以买刑。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数额要切合犯罪人的实际,不能是“高不可攀”,且要与犯罪行为造成的危害后果相当。通过恢复性司法和刑事和解程序,被害人拿到经济赔偿,这是司法改革的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