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衔接研究

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衔接研究

ID:22916059

大小:53.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1-01

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衔接研究_第1页
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衔接研究_第2页
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衔接研究_第3页
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衔接研究_第4页
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衔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衔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衔接研究摘要:农村医疗救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确保农村“病有所医”的制度保证,然而在实际运行中由于两种制度割裂运行衔接不充分,导致诸多问题产生,给农民尤其是农村贫困群体利用卫生资源带来不便。实践表明,要使医疗救助对象得到最大程度救助的最佳选择,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实现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农合制度的有效衔接。关键词:农村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衔接中图分类号:F323.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_9107(2011)06_0014_06一、问题的提出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制度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3号)中一同提出的,二者是一对长期共存、密切配合的制度,通过两个制度的相互配合,为广大农村的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提供最基本的卫生服务是两制度的设计目的。目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村医疗救助基本上是割裂运行,导致行政成本增加、卫生资源浪费、疾病费用负担加重等诸多问题产生,给农民尤其是农村贫困群体利用卫生资源带来不便。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表明,要使医疗救助对象得到最大程度救助的最佳选择,就是在推行新农合制度的地区将新农合与医疗救助一起实施,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

3、是实现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农合制度的有效衔接。二、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衔接中的问题(一)困难群体接受制度救助的覆盖面窄,“病有戶斤医”目标未实现按照现行救助政策规定,农村五保户和特困户是农村医疗救助的主要救助对象,需要政府常年救济,财政部、民政部、卫生部三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中规定资助这部分人参加新农合。然而除了五保户、特困户外,在农村还有许多困难群体交不起参合费,需要政府救助。现行救助政策对医疗救助病种有规定,当前我国农村绝大多数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等都没有在救助的病种范围内。所以在未开展新农合

4、地区,受医疗救助病种的限制,不少患病困难群体既不能享受新农合补偿也得不到医疗救助,最终不得不放弃治疗或有病不去就医;在开展新农合地区,许多困难群体可以享受新农合医疗补偿,却因为得不到适当的医疗救助,无法承担高额医疗费用,最终不得不中断治疗。调查显示,60.9°%的农民和59.7%的政府工作人员认为目前新农合和医疗救助的范围太窄,只有12.6%的农民和33.9%的政府工作人员认为保障范围合适(见图1)。当问及“您认为王见在实施的新农合和医疗救助能否解决农村群体的看病问题?”时,只有5.0%的农民和8.3%的政府工作人员认为完全能解

5、决,67.9%的农民和63.2°%的政府工作人员认为只能部分解决,19.4%的农民和26.6°%的政府工作人员认为不能解决农村群体的看病问题(见图2)。但从整体上看,新农合和医疗救助覆盖范围有限,还未实现“病有所医”的目标。目前两者最主要的结合点是民政局给救助对象交付参合费,在大多数的县城,新农合的大病补偿和民政局的二次救助是各行其是,存运作上没有更多的协调联系。由于新农合设计了起付线、共付率和封顶线,从制度设计层面上看,用医疗救助资金帮农村贫困人口“参合”不是一个有效的办法。由于经济能力有限,很多贫闲人口根本不具有经济能力越过

6、起付线,不能有效利用新农合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另外即使越过了起付线,因为存在共付率,救助对象仍然负担不起新农合给付后的自付部分。许多地区的乡镇医院共付比例是35%-55%,县级医院共付比例是30%-50%,县以上医院的共付比例是20%—45%。”封顶线的限制对于需要支付大额费用的救助对象帮助也极其有限。对于贫困人口来说,一要支付参合费帮助其越过新农合的给付“门槛”;二要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承担医疗费用中的共付部分;三是封顶线外的高额费用依然没有能力承担。因此即使有医疗救助资助困难群体参合,困难群体要利用新农合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是很有限

7、的,从而出现“穷人”帮“富人”支付医疗费用的现象,导致医疗救助的资金失去相应的作用。(三)医疗服务衔接缺乏有效性医疗救助和新农合在医疗服务利用层面对医疗服务供方行为制约衔接缺乏有效性。医疗服务提供方是医疗救助和新农合共同的联系方,因此在社会实践中,救助对象要想获得救助,必须在新农合定点医院和医疗救助定点医院的双定点医院看病,所以若患者需要到其他更高级别非定点医院就医时就不能享有相应的医疗救助。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定点医院费用通常要高于非定点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南于报销的压力贫困人口不能利用相对廉价的医疗服务。同时医疗救助和新农合

8、对供方制约不足,医疗救助和新农合控制其费用的难度太大没有形成联合的议价能力。调查显75,在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就医时有37.8%的人都有被误导高消费的经历。(四)管理层面衔接不充分医疗救助制度从制度设计到救助实施,从救助对象的资格认定到申请、审批,再到医疗救助服务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