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学习倦怠与应对方式、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

高中生学习倦怠与应对方式、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

ID:23025612

大小:5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3

高中生学习倦怠与应对方式、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    _第1页
高中生学习倦怠与应对方式、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    _第2页
高中生学习倦怠与应对方式、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    _第3页
高中生学习倦怠与应对方式、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    _第4页
高中生学习倦怠与应对方式、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    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生学习倦怠与应对方式、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生学习倦怠与应对方式、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文献综述1.1学习倦怠的研究综述倦怠(burnout)的概念是从上个世界的70年代开始进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的,并迅速引起诸多学者的兴趣,成为当时的研究热点。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发表了一篇名为《员工的工作倦怠》的文章,该文章以“职业倦怠”一词来描述临床患者因为遭受长期的工作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Freudenberger在该文中将倦怠这样定义:“个人由于长时间在压力下工作,面对情感和人际关系紧张时,很容

2、易诱发一种消极的、个人化的情感和认知反映,表现为生理和心理过于疲惫,工作动机和效率下降的综合症状。由此引发了社会对倦怠这一现象的高度重视。”[1]另外一位心理学家Maslach(1982)也在自己的研究中提出了“倦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症状:情绪耗竭、泛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低落。一直以来,心理学家们在工作倦怠领域的研究颇多,随着时间的推进,研究者逐步将研究的视野扩大到了学习的领域,对学习倦怠这一现象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国内外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大多借鉴了关于职业倦怠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学习倦怠的定义方面,也是引用了

3、Freudenberger与Maslach两人所提出的定义。Pines和Kafry(1980)对比了大学生和以“人”为工作对象的工的倦怠现象,发现大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生活期间的学习倦怠程度普遍高于以“人”为工作对象的工[2]。Rickloeier和Schxneck在1985发表文章认为学习倦怠是大学生的一种经验[3]。国内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从近几年开始比较集中,早期的鲁正火和万秀梅(1994)两人的调查结果中表明,学习倦怠的现象在高师学生中比较普遍[4]。杨丽娴(2004)在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的调查研究中发现

4、国内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主要分为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个方面[5]。国内对于学习倦怠的定义大多还是以杨丽娴的为版本,认为当学生长期处在学习压力之下,特别是当学习的内容超过了自己所能接受的能力或是由于其他事情的影响而造成学习时高度紧张,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厌学现象,不愿继续努力学习,因此导致学生学习情绪的耗竭,学习成绩也随之明显下降,个人成就感低落,更引发一些心理上的疾病,例如易沮丧、情感脆弱、易受挫折、易激惹等。俞静在2009年发表文章认为中学生的学习倦怠是由于遭受长期的学业压力与沉重的学

5、业负担所引起的情绪和生理上的耗竭、对老师和同学的疏离行为,以及个人在学习上成就感降低的现象。…….1.2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应对(Coping),又称应付,Lindop和Gibson(1982)[19]认为:“应对是一种行为,一种解决或消除问题的行为,其目的是通过个体的努力来改变应激环境或由该环境所引起的负性的情感体验。这种行为可由明确的思想所指导,也可由隐藏的企图所驱动。Eisenberg等(1997)将应对定义为自我调节的一个方面,认为应对特指个体面对压力时的一种自我调节,并区分出了三个方面的自我调节:情绪调

6、节、行为调节和由情绪所驱动的行为调节[20]。pas等(2001)从发展的角度来界定应对,认为应对是压力反应的一系列过程的一个方面,将其定义为个体在面对压力事件和环境时,调节情绪、认知、行为和环境的有意识的意志努力[21]。通过以上应对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个体在应对各种事件的过程中,通过对应激情景的认知,会产生相关的态度与情绪体验,为了对付应激事件以及伴随产生的情绪困扰而采取的方法或策略,就是应对方式(Copingstyle)。国内的学者也对应对方式的定义进行了阐述,黄希庭[22]认为:“应对方式是个体面临压力

7、时为减轻其负面的影响而做出的认知与行为的努力过程。”李金钊认为,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应激环境或生活事件中,对该环境或事件做出认知评价,并在认知评价之后为平衡自身心理状态所采取的一定措施[23]。在本研究中认同黄希庭对于应对方式的定义。………2.问题提出2.1研究目的及意义中学生的大部分生活是在学习中度过的,尤其是高中生面临着日益沉重的课业负担与即将到来的高考压力,往往会产生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学习倦怠的危害很明显,它不但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落后,更严重的后果是学生厌倦整个学习生活乃至学校生

8、活,从而影响到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而且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严重的学习倦怠现象会使高中生情绪低落,意志力薄弱,心理承受能力降低,沉迷网络游戏,从而对其人格的良好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高中生的学习倦怠现象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学习倦怠与应对方式、情绪智力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学校在如何减小学习倦怠对高中生产生的影响方面提供一定的依据。这对于维护和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