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

ID:23031296

大小:6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3

归去来兮辞教案 _第1页
归去来兮辞教案 _第2页
归去来兮辞教案 _第3页
归去来兮辞教案 _第4页
归去来兮辞教案 _第5页
资源描述:

《归去来兮辞教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归去来兮辞教案[归去来兮辞教案]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学目标]背诵课文和探究陶渊明的思想情感和辞赋的艺术特点,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文章,再创作为课本剧。难点:忠实于原作品。[教学过程]学生接触过陶渊明的一些诗文,对陶渊明的时代背景和艺术风格,有一定的感性积累。并且高一、高二通过戏剧单元的学习,对剧本背景、台词、情节冲突等戏剧元素也有一定了解。在素质教育逐步深入的今天,相信每个班级都潜伏着有表演才华的同学。因此,表演课本剧的设计。在操作上是可行的。表演设计,要依据课文教学的内容,突出诵读和领悟理解的目标要求,淡化情节冲突的环节,不搞无聊的噱头

2、。重点在通过表演,提高诵读的能力和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表演设计,突出两点:1.符合《归去来兮辞》的情境氛围和人物情感特征。2.台词或独白,尽可能诵读原文。一、播出多媒体短片,强化视觉感染和朗读示范教师范读,背诵。明确:课本剧的编排表演要求。指导:强调诵读的要求和方法。诵读,是学习古典诗文的重要手段途径,也是文化积累的必要手段之一。《归去来兮辞》的诵读,要注意以下几点:1.读出节奏本辞多用四六偶句,平仄有致,读来顿挫抑扬,琅琅上口。六字句和少量七字、五字句,要读三拍,如: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既/自以/心为形役;富贵/非/吾愿。三字、四

3、字句要读作整句,末字音节适当延长,如:归去来兮--,已矣乎--2.读出层次《归去来兮辞》四段60字,每四句为一节,每节表达一个较完整的意思。如第一段可分三层,每层四句:第一层:运用反问句式抒发归田的急切心情。第二层:表现误落尘世顿悟后的追悔和喜悦。第三层:叙述水陆兼程辞官回归田园的愉悦。诵读时,每一节结尾可稍作停顿。这样,全篇层次清晰可辨,音节也铿锵有力,错落有致。3.读出情怀陶渊明人格坦荡,质朴率真,毫不雕饰掩遮。守志归隐、厌恶仕途,挚爱田园的情感,洋溢在字里行间。陈事历历在目,抒情淋漓尽致。其为人、其心志、其境遇、其人格,皆可鞠礼,感染后人,这也是《归去

4、来兮辞》被千古传诵的根本原因。诵读时,要由人及诗,由诗人情,由情动心,表达对陶渊明这位古代圣贤的崇敬仰慕。二、表演要求强调课本剧的表演是对教材的再创造,要拓宽思路,不在形式的热闹上玩噱头。通过诵读和表演,品味涵咏陶渊明辞文独特的艺术魅力。具体安排:1.设主持一人,主角一人,其他角色若干人。2.按课文段落层次编排场景情节。3.配乐诵读。4.归耕田园等情节,设计虚拟动作来象征。5.教师和同学共同参与,担任角色。评价和延伸: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相通的。对课本剧的评价,应从学生审美情趣的养成,对作品人物刻骨铭心的理解和个性素质的熏陶几方面着手,教案《归去

5、来兮辞教案》(..)。如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这一课,能通过学生的自我参与,在学生课后生活中,留下些许美的痕迹,那么,这节课的设计,就有其真实的价值了。1.陶渊明情之所蓄,无不可吐出;景之所触,无不可写入;晋惟渊明,唐惟少陵。(王圻《稗史》)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卿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令遣郡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

6、》)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陶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能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有九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然吾之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奄俯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其病而不早自知,半世出仕,以犯大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晚节范其万一也。(苏轼《东坡诗话录》)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东坡乃篇篇句句依韵而和之,虽其高才似不费力,然已失其自然之趣矣。(朱熹《朱

7、子文集》)陶渊明天资既高,趣谙又远,故其诗散而庄,澹而腴,断不容作邯郸步也。(姜夔《白石道人诗说》)陶渊明大要出于《论语》…谢才颜学,谢奇颜法,陶则兼而有之,大而化之,故其品为尤上。(刘熙载《艺概》)檀道济说他(陶渊明)奈何自苦如此。他到底苦不苦呢?他不惟不苦,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人。他最能领略自然之荚,最能感觉人生的妙味。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以看得出来。(梁启超《饮冰室合集·陶渊明》)2.《归去来兮辞》于官曰归去,于家曰归来,故曰归去来。…素怀洒落,逸气流行,字字寰宇,字字尘外。(毛庆番评选《古文学余》)或问陶元亮,子曰放人也。《归去来》有避地之

8、心焉,《五柳先生传》则几于闲关也。(王通《文中子·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