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艳 《边城》教学设计

宋佳艳 《边城》教学设计

ID:23113846

大小:115.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04

宋佳艳 《边城》教学设计_第1页
宋佳艳 《边城》教学设计_第2页
宋佳艳 《边城》教学设计_第3页
宋佳艳 《边城》教学设计_第4页
宋佳艳 《边城》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佳艳 《边城》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边城》教学设计宋佳艳营口实验高中《边城》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及教材分析: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加强课堂教学和生活的联系。教材分析:《边城》是高中语文(必修)第五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属小说单元。重在体会人性之美细腻生动的心理刻画并走入作者构筑的美与善的理想世界。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沈从文及其创作;准确识记字音、字形、词语。2、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品味小说语言的特色。3、赏析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分析人物形象,重点分析翠翠形象。4、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及小说的主旨,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

2、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探究人物形象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欣赏作者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画于一炉的乡土文学风格,陶冶情操。(二)重难点的确定教学重点:1、赏析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分析人物形象,重点分析翠翠形象。2、感受风俗美、人情美。教学难点:过解析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师生共同探究出作品的主题。三、学情及教学方法学情:学生在此之前,刚刚学了两篇的小说,对小说阅读中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已有对文学作品初步感知能力,具备

3、了一定的鉴赏力和感受力。授课班级为文科班,情感细腻,文字表达能力强。有借助网络搜集资料的能力尤其是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法:1、创设情境:感受湘西的青山绿水,古朴纯厚的世俗人情,来表现一种质朴的爱和人性的美(幻灯片)2、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拓展资料,在深入解读课文主题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达到能力的迁移内化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3分钟)(幻灯片展示湘西凤凰的风景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幅图片配以优美的文字:清丽的沱江如碧萝带一般从远山飘摆而来,轻轻地穿山绕城,为这座古老凝重的古城

4、增添了更多活力……两岸的吊脚楼象是时间板结中脱落的歌声,弥漫着神奥古茁的原始气息……日子平淡而又从容的过着,一方水土养育出来的人的个性,却不会改变。这里的人们仍旧热情、善良,淳朴……走进狭长幽深的巷陌,脚步声声叩响湿漉漉的石板,如同叩问一个古老的神话……凤凰人对爱的坚守和渴望,充满神性,它已留在了沈从文为我们叙述的故事里……看看沱江,听听棒棒洗衣声,溜溜石板路,在小店烤烤火,吃吃炒火锅,唠唠嗑,拍拍老人与孩子,然后哪儿也不想去了……阴湿的天空下,远山白雾氤氲,古城的气质清雅宁静……青砖红瓦的古楼,飞檐翘角的马头墙,老宅的蛛网,都板结成时间的坚果,像一本本没有句读的线装书,等待着你去

5、破译和解读……何时也能去那儿看看,看看那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景象。)板书:《边城》——沈从文教学环节二、作者简介与背景介绍(1分钟)(多媒体展示)(课前发印发的相关资料)展示沈从文的生平事迹和作品,展示本文的写作背景,展示湘西的风土人情(主要是课前完成)。走进作者:(1902—1988)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京派作家群”发起人。14岁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20岁只身到北大蹭课,22岁初涉文坛,到46岁,出版小说、散文、文论等共70多本,是中国同时代最多产的作家。只有小学文凭,却当大学教授。编辑过《京报》《大公报》《益

6、世报》等大报的文艺副刊,编撰过中小学国文课本,创办过文学杂志。1927年参加“新月社”,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透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七十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走进《边城》:“《边城》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边城》奠定了

7、沈从文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在《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中,《呐喊》位列第一,《边城》名列第二。《边城》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对此,你是否能从小说找到印证?我看《边城》“边城”是大城市的腐朽生活和“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的对立面。它代表了沈从文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边城”可以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