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外敷加光照射疗法治疗囊肿性痤疮60例疗效

中药内服外敷加光照射疗法治疗囊肿性痤疮60例疗效

ID:23154332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4

中药内服外敷加光照射疗法治疗囊肿性痤疮60例疗效_第1页
中药内服外敷加光照射疗法治疗囊肿性痤疮60例疗效_第2页
中药内服外敷加光照射疗法治疗囊肿性痤疮60例疗效_第3页
中药内服外敷加光照射疗法治疗囊肿性痤疮60例疗效_第4页
中药内服外敷加光照射疗法治疗囊肿性痤疮60例疗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内服外敷加光照射疗法治疗囊肿性痤疮60例疗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药内服外敷加光照射疗法治疗囊肿性痤疮60例疗效【关键词】痤疮,寻常;中药疗法;光疗法;内外合治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囊肿性痤疮是痤疮中比较顽固的一种类型,皮损以囊肿为主,多发于青壮年,且以颜面部好发,易形成瘢痕,破坏美观,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和社会问题。2005-01—2007-02,我们采用中药内服外敷加光照射疗法治疗囊肿性痤疮60例,并与单纯中药内服外敷治疗39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60例均为我院皮肤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

2、年龄16~36岁;病程15日~3年余;囊肿数1~7个;囊肿最大2cm×3cm,最小0.5cm×1.0cm。对照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17~35岁;病程15日~2年余;囊肿数1~6个;囊肿最大2cm×2.5cm,最小0.6cm×1.0cm。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囊肿大小、囊肿数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囊肿性痤疮的诊断标准确诊。  1.3排除标准  ①孕妇、高脂血症、肝肾功能异常者;②治疗期间有其它该病治疗性内服药及外用药者

3、;③未完成疗程者;④治疗前1周曾使用四环素族、维A酸类药物者;⑤具有光敏性皮肤或皮肤处于过敏阶段者。  1.4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  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  1.4.1.1口服中药  予自拟清热散瘀汤。药物组成:夏枯草、丹参、生石膏(先煎)各20g,白芥子、知母、浙贝母各10g,薏苡仁30g,白花蛇舌草、法半夏各15g,红花6g,生甘草5g。便秘加生大黄(后下)10g;面部皮脂多加生山楂10g;皮损红肿有脓加金银花15g、蒲公英30g;有结节加皂角刺15g;有疤痕增生加莪术10g;女性月经前加重或月经不调加益母草15g。每日1剂,

4、水煎服。  1.4.1.2外敷中药  予青敷膏(我院自制,药物组成:青黛60g,石膏120g,滑石120g,黄柏60g。共研粉末加入饴糖10g,调成稀糊)。每晚入睡前敷于皮损处,次日凌晨温水清洗去除。  1.4.2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使用英国美光仪器有限公司(PhotoTherapeuticsLtd)生产的Omnilux治疗仪进行红蓝光照射治疗。其中蓝光波长(415±5)nm,红光波长(633±5)nm,光斑定位在距离患者面部大约5~8cm的位置。红蓝光照射交替进行,每周各1次,每次照射20min。  1.5疗程  2组均4周为

5、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1.6统计学方法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1.7疗效标准[1]  痊愈:皮损消退≥90%;显效:皮损消退70%~89%。新起皮损少于5个;有效:皮损消退30%~69%,新起皮损少于10个;无效:皮损将退≤29%或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2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表1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略)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基本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2复发情况  对2组中基本痊愈的患者进

6、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其中治疗组40例中复发3例,复发率为7.5%;对照组18例中复发2例,复发率为11.1%。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2.3不良反应  治疗组60例中,初次照射后出现暂时性头痛,次日症状消退1例;首次照射后出现面部灼热感,以冷喷处理10min后症状消失4例,后照射时未出现类似症状。对照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中医学认为,肺胃积热是囊肿性痤疮的发病基础,血瘀痰凝是其发病的外在表象。我们自拟清热散瘀汤具有活血化瘀、消痰散结、清热解毒等作用。方中夏枯草、浙贝母、法半夏

7、、白芥子健脾化痰散结;丹参、红花活血化瘀;白花蛇舌草、生石膏、知母清热解毒;薏苡仁利湿排脓;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外用中药青敷膏具有较强的清热消肿散结作用。根据痤疮国际改良分类法,囊肿型痤疮属于重度痤疮,痤疮丙酸杆菌是其重要致病因素。痤疮丙酸杆菌的代谢物内卟啉作为感光物质,可吸收蓝色可见光,痤疮丙酸杆菌在照射蓝色可见光后,可产生光动力反应[2],在415nm区域时,感光度最大,因此用蓝色可见光415nm照射痤疮丙酸杆菌,对贮存在细菌内的内卟啉产生刺激作用,产生游离单太氧,可杀灭痤疮丙酸杆菌[3],从而消除痤疮的炎症。而红光对内卟啉的光活

8、化作用不大,但它对组织的穿透性更好,而且红光有抗炎作用,可以影响巨噬细胞或其它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两者结合治疗可以增加穿透深度,提高疗效[4]。  在囊肿性痤疮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