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ID:23263365

大小:1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6

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_第1页
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_第2页
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_第3页
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_第4页
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摘要】中职数学课作为必修的文化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运算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应用意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作为工具性的课程,应发挥其在专业课学习中的指导作用。而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核心场所,教师如何通过课堂的有效提问,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进而实现数学课程的目标,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就有效提问的内涵,特征,实现有效提问的途径与方法予以阐述,并通过实例予以说明。  【关键词】有效提问;问题情境;最近发展区;支持性条件  一、有效提问的内涵  有效提问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教

2、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1]有的是以如何实现有效提问而进行的定义:“为了实现有效提问,必须用教学目标来指导提问。”[2]有学者从外延描述,认为有效课堂提问的特点包括: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形式,是实现教学目标整合的重要手段,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过程的。[3]还有的学者关注提问的预设、生成、反思与实践,认为有效提问是指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生成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对话,全面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并对提问及时反思与实践的过程。[4]  这些研究抓住了“有效提问”的主要内涵,如有效提问能全面实现预期教学目

3、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促进个体的发展等。[5]7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有效提问应是通过过程为导向,以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眼光去解决专业课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1、有效提问的设计过程。  (1)依据教学课程目标,精心分析教学任务。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具有以下特征:①可及性: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一般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等;②开发性:问题富有层次感,入手较易,开发性强,解决方案多,学生思维与创造的空间较大;③挑战性: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心向,能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接受问题的挑战;④体验性:能给学生提

4、供深刻体验,人人有所得,包括操作、探究的机会或替代性经验,学生能够感受、体验数学。[6]  教师在设计问题前,应对所拟定的学习目标中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各组成分进行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是指在教学活动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需要习得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所进行的分析,目的是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学依据。任务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分析技能目标和分析支持性条件。[6]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的方法很多,比如与学生课间交流,课堂提问,观察学生的反应,作业情况。支持性条件是指有助于加快会减缓新能力出

5、现的学习条件,主要是学生的注意或学习动机的激发以及学生原有的基本智慧技能。[5]  例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7概念课的教学目标为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学生的已有知识是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角度制、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学生要完成“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必须达到4个目标:①知道三角函数研究的问题;②经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定义三角函数的过程;③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对应法则和值域;④体会定义三角函数过程中的数形结合、数学模型、化归等思想方法。学习目标与任务分析是教师课堂提问的出发点。[5]  (2)

6、预设分层提问,满足学生差异性学习需要。教师设计分层提问依据学习目标与任务分析,先设置对大多数学生都适用的问题,再作适当调整,重点是达成学习目标。  中职生的学习成绩在入学前一般是“头大尾小”的特点,要保证其恢复到“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特征,需要改革数学课程。满足大多数学生“最近发展区”,所有同学经过努力都可以回答。以“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为例,预设大多数学生的提问:①如何把任意的角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顶点放在哪?始边放在哪?终边位置固定吗?②怎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定义任意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③自变量是哪个量?可取哪些值?范围是什么?对应的

7、法则是什么?相应的函数值范围是多少?提问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紧紧围绕目标的循序渐进地提问,有助于大部分中职生达成学习目标。  (3)在提问过程中及时诊断,并纠正提问方式。教师提问活动中及时诊断,根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困惑、错误以及问题动态生成提问。动态生成提问的方式主要有:①7紧随学生回答继续提问。目的是提高回答问题的完整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学以致用。同时也帮助在座学生理解和掌握。如提问“什么是集合?”学生作答后教师继续追问“你能给大家举一个集合的例子吗?”②鼓励学生提问。这样做可以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如《等差数列前n项和》一节课推导等差数

8、列前n项和公式时以计算一堆钢管的数量引入。笔者带领同学们推导公式的方法是将梯形钢管复制2倍,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通过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钢管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