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策略小议

文言文教学策略小议

ID:23265848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6

文言文教学策略小议_第1页
文言文教学策略小议_第2页
文言文教学策略小议_第3页
文言文教学策略小议_第4页
文言文教学策略小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教学策略小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言文教学策略小议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传递”知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推广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师能发现新思路、新策略下的教学,能更大程度上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他们得到语法知识和情感品悟两大方面能力的快速提升。而且,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搭配、理想探究、和谐发展,会让学生热爱文言文,快乐的学习文言文,最终夺取语文教学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语文教学的攻坚战中,文言文是一块坚实的堡垒,是每一个语文人必须克其难、攻其坚的强大对手。语言层面上的难关,就已着实让学生们望而生畏。长期以来,语文教师精心打造的“精彩课

2、堂”留给学生的只是惊叹或喝彩;他们只是观摩或观赏,却没有拾到自己喜欢的珍珠和钻石。即使反复强调,要求他们珍惜教师所给予的一切,但他们依然视之如粪土,弃之如草芥。  所以,文言文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不在于教师的畅快淋漓,而是要看学生的发展。“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语)我们要关注学生在这一节课上学到了什么,思考了什么;关注策略的尝试、学生情感的体验、思维的过程,让学生主动生成问题,而不是被动等待提问;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分享。  在新课改思想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文言文教学策略,力求实现

3、课堂最精简且最有效的理想教学模式。5  首先,是“感”。即欣赏或鼓励学生从他的眼睛去中发现一切,那比教给他们任何东西都要更有意义,因为那是他们自己发现的。有一位专家说过:“从整体感知入手会相对简化进入文言文门槛的进程,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都会得到一个初步的感知结果,无论它有多么幼稚,都是学生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会十分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样把困难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消除恐惧心理。每堂文言文教学第一课时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接触文本。教师所要做的,只是提醒同学注意圈画语法问题,以及所发现的文意理解上的难处甚至是能体现文本文化内涵或作者精神

4、意蕴的关键语句。  一位教师的《烛之武退秦师》课上,阅读文本大约25分钟后,有的同学就开始质疑:如,文章第一段是说明秦晋围郑的原因,可结尾为什么要交待“晋军函陵,秦军?南”?再如,“子犯请击之”中的“之”代指的是郑国还是秦师?这两个问题都非常有价值。抓住大家提问的机会,这位教师很自然地处理了两个难点:一是文章伏笔交待烛之武面对强敌压境、刀驾脖颈还能安全见到秦伯并且成功说退秦师的重要原因;二是借“子犯请击之”中的“之”代指的是郑国还是秦师的问题,讲解了“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夫人”所指以及“重耳出亡”的简单经历,(其间也包括解读文章第一段所提及的“以

5、其无礼于晋”的来龙去脉)“烛之武退秦师”的发生背景也得以巧妙展示。5  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的压力也就不知不觉减小,角色也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同时,同学们的参与意识渐浓了,通过对两个问题的了解,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问鼎后文的无限精彩。学生有了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这是最可贵的。  其次,是“情”。“文章不是无情物”。文言文是人类情感的载体,古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在文言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演绎。经典文言文的选读,能够让学生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崇高人格的历练。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文言文的情感教育功能,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  看《离骚》的教学案例

6、,教师的开场白是“‘诗言情,诗咏志。’请同学们通读全篇,品悟出哪些词语体现的是屈原的‘情’或‘志’。”教师着意让学生们在反复吟诵基础上,自行找出能够表现屈原抒发个人内心感受的词语。同学们找到很多,有“哀”、“怨”、“不忍”、“悔”、“退”、“未变”等,然后我引导学生将这些词语当作关键词,以屈原的口吻,设计出一篇字数适当的白话叙事抒情文章,文章完成后,全班交流一番。在交流过程中,文本的抒情思路越发清晰,学生渐渐明确了作者在“流亡”、“复路”过程中的情感内涵,进而也就感悟到了屈原那浓郁的至死不渝的爱国、敬君、重民情怀。同时,同学们之间的相互质疑、合作探究

7、等有效学习意识也渐渐加强。  相比传统的“一言堂”式说教、满满一黑板的语法解析,教师能发现新思路、新策略下的教学,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能在学生自主研读的过程中解决典型的语法词汇问题,也能很自然地引领学生畅游在作者的情感世界,从而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学生对挖掘文本情感主旨产生了极大兴趣,这就有助于他们自主阅读课外文言文本,得到语法知识和情感品悟两大方面能力的快速提升。  第三,是探――5进行探究式阅读。它重视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寻求答案,看重自身体验,有利于探索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其目的旨在增强学生探究意识,改变学习方式,

8、拓宽知识视野,培养创新精神。一句话,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从而使个体生命力得以充分展示。  一位教师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