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川崎病38例临床分析

不完全川崎病38例临床分析

ID:23411782

大小:8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7

不完全川崎病38例临床分析_第1页
不完全川崎病38例临床分析_第2页
不完全川崎病38例临床分析_第3页
不完全川崎病38例临床分析_第4页
不完全川崎病38例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完全川崎病38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不完全川崎病38例临床分析周宇(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儿科广东广州511400)【摘要】目的分析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不完全川崎病38例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胸片、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表现依次为发热,指趾端脱皮,口唇潮红干裂,皮疹,眼球结膜充血,手足硬肿,颈淋巴结肿大,肛周脱皮,卡介苗接种处红斑。此外有3例手足口病合并不完全川崎病。结论对具有川崎病临床表现的患儿,在排除其他出疹性疾病后,应尽早做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尽可能减少患儿冠状动脉的损害。【关

2、键词】川崎病不完全川崎病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1-0024-02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乂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1967年由日木川崎富作首先报告,但迄今为止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性非特异性血管炎,易导致冠状动脉损害,部分患儿形成冠状动脉瘤,其中少部分患儿冠状动脉可发生狭窄或血栓,甚至导致心肌梗塞。由于其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特征性的实验室检测指标,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并需排除其他疾病(主要是各种感染性及出疹性疾病)方能确诊。近年来随着对川崎病的重视程

3、度越来越高,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也日益受到关注,现将我院2009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不完全川崎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不完全川崎病患儿38例,其中男性患儿17例,女性患儿11例,男:女=1.5:1;患儿年龄4个月-6岁,其中4个月-1岁13例,1岁-3岁16例,4岁-6岁9例,平均年龄1.64岁1.2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标准:①发热5天或5天以上;②发病初期四肢末端改变,包括掌跖红斑,手足硬肿及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脱皮;③双侧眼球结膜充血;④口腔及口唇改变,包括皲裂、口唇干红、口腔和咽部弥漫

4、充血、杨梅舌等;⑤多形性皮疹,但无水疱和结痂,皮疹主要分布在躯干部;⑥颈部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直径〉1.5cm。除①外,具有②-⑥项中的5项可诊断川崎病。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标准:患儿具有发热≥5天,其他川崎病的特征仅具有2项或3项,且需除外猩红热、药物过敏综合征、Stevensdohnson综合征、中毒性休克線合征、腺病毒感漿、EB病毒感炎等发热性疾病,结合实验室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2结果2.1不完全川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发热38例(100%),皮疹22例(57.89%),口唇潮红干裂26例(68.42%),眼球结膜充血21例(55.26%),手足硬肿18例(47.

5、37%)颈淋巴结肿大13例(34.21%),卡介苗接种处红斑10例(26.31%),指趾端脱皮29例(76.32%)肛周脱皮12例(31.58%)。2.2超声心动图结果38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冇冠状动脉病变,表现为冠状动脉扩张,其中双侧冠状动脉扩张16例(42.11%),左侧冠状动脉扩张9例(23.68%),右侧冠状动脉扩张6例(15.79%),冠状动脉管内膜粗糙7例(18.42%),冠状动脉扩张均为轻度(冠状动脉内径<5mm)。2.3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30例(78.97%),轻度贫血17例(44.74%),血小板计数增高33例(86.84%)。尿常规检查

6、:出现白细胞、蛋白和红细胞共10例(26.31%)。生化检查:血清转氨酶升高26例(68.42%),白蛋白降低16例(42.11%)。CRP≥30mg/L30例(78.95%),ESR≥40mm/H28例(74.42%)。2.4X线胸片及心电图检查结果所有病人均做胸片检查,发现有肺部炎症改变(点状或斑片状影)12例(31.58%),其中1例合并有左侧胸腔积液。心电图结果异常10例(26.58%)。2.5其他临床表现具奋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气促等)15例(39.47%),具有消化系统表现(腹痛、呕吐、腹泻、黄疽等)16例(42.11%),需特别注意的是有3例患儿诊

7、断为手足口病,在病情恢复期出现手指脱皮,经相关检查确诊为不完全川崎病。2.6治疗及转归不完全川崎病的治疗与典型川崎病一样,急性期(病程2周以内)给予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和阿司匹林治疗,如病程超过2周,无论患儿是否发热,只要有全身炎症表现,同样给予大剂量IVIG和阿司匹林治疗,3例对IVIG首剂治疗无效,再用第二剂IVIG治疗仍有效,所以病例均治愈,随防半年未见冠状动脉病变。3讨论3.1由于川崎病可导致冠状动脉受损,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川崎病的不断增加,尤其是不完全川崎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