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ID:23470534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7

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_第1页
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_第2页
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_第3页
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_第4页
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16)20-0080-01近年来,对作文教学提出了种种观点,诸如大作文教学观、单元作文教学法、片段作文指津,甚至是各种各样的“快速作文”等等,确有其独到的效益,对作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也起到指导作用。但是农村学生,由于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在见闻阅历,知识储备,语言表达,思想认识等方面远远不如城市学生,其写作能力也是比较低。此外,还有种种原因使高中作文教学不可避免地跌入

2、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如何引导局中生提局写作能力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学生作文学情分析笔者的学生多来自乡村,在第一次检验学生语文学习素养的自由作文里,全班只有三个同学的作文有素材,写记叙文的,用的是叙述语言,像一个主持人在介绍还没出场的演员。写议论文的,基本是“你(我们)应该如何如何,你(我们)不应该如何如何”的说教式语言,没有内容,空洞无物,过半同学作文文体“四不像”。笔者认为,学生作文素养不高的根源在于:首先,鲜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生活,作文生

3、活体验浅薄;其次,缺乏对生活的体验、理解、感悟的机会,不察世事,不练人情,思想深度不厚;再次,阅读积累不多,作文语言在准确、生动、自然、整齐方面有欠缺,描写或说明性用语不准确,说理性语言逻辑出错,前后矛盾,语言锤炼不精;最后,艺术表现手法的掌握和运用不足,艺术手法不够巧。二、解决策略1.教师拨航导向,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高中生的写作素养。(1)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养成观察的习惯,培养写作素养。学生怕写作文主要是心中无货,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究其原因,是习作与生活脱节。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

4、入手。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文章就会写到什么程度。”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一旦“源头活水”滚滚而来,思想的火花就会迸射出耀眼的光芒,内心的情感就会随笔端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同时还要注意在观察时,不仅要“身入”事物,而且要“心入”事物。也就是不能只是纯客观地搜集材料,而应该亲身加以体验,即陶冶、净化。(2)鼓劢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培养写作素养。高中生生性好动,表现欲望较强,而繁重的课余作业却紧紧地捆住了他们的四肢,剪断了他们飞翔的双翅。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显然不

5、能仅仅限于书本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需要生活的体验,在实践中获得真正的知识。为此,可开展征文活动、作文竞赛、出墙报黑板报,编订优秀日记集、作文集,创办学生习作期刊等等。我们学校经常举行作文竞赛、板报比赛,同时组织宾山文学社,定期出版由学生写稿、学生编辑的《靖中人报》《小荷月刊》等,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拥有了施展写作才能的广阔空间,使他们的手脚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得到充分舒展,逐渐产生写作兴趣。(3)丰富学生积累,培养写作素养。在培养高中生的写作素养时,语言材料的积累就显得尤其重要。语言积累,是一种处于沉睡状教材课文中的语言

6、材料,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要积累,语文教材课文后富有趣味的小知识、小资料,小言论等等都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如名著的阅读,课外阅读活动以及读书笔记的写作这些语言材料的积累可供学生在记叙文中展开纵横驰骋的联想,可供学生作为议论文的依据。同时阅读教学中与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把语言描述的情境,表达的意思既能概括化,又能具体化;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再摘抄下来。语言丰富了,写作素养高了,学生写作时才能左右逢源,

7、下笔如有神。2.提高认识,改变传统观念,大胆改进作文教学方法。教师要改变观念,在教学时应针对不同类型作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的手段多媒体,尽量让学生更形象更客观地去感受身边的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以培养高中生的写作能力为目的,大胆尝试或借鉴先进的切合高中生实际的作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编辑:刘於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