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品德与社会合作课堂 促进有效教学

建构品德与社会合作课堂 促进有效教学

ID:23516928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8

建构品德与社会合作课堂 促进有效教学_第1页
建构品德与社会合作课堂 促进有效教学_第2页
建构品德与社会合作课堂 促进有效教学_第3页
建构品德与社会合作课堂 促进有效教学_第4页
建构品德与社会合作课堂 促进有效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构品德与社会合作课堂 促进有效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建构品德与社会合作课堂促进有效教学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小、爱玩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和具体的课程内容,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基础,利用各种方法搭建生活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为一名品德教师的我清楚地知道“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最有效的途径当然

2、是让学生离开课堂,步入社会生活,在亲身实践与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但是从现有的条件来看,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组织大量的社会实践和体验活动,而且有些生活场景也不是人人都能亲身经历的。怎样让品德教学找到回家的路,真正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呢?在一年多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进行了认真地实践和探索。  一、构建绿色课堂,营造活动氛围5  教室作为教学的主要阵地,在教育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教室的环境布置,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现在教室里已经不是素面朝天了,而是一些名人名言,规章制度成了主角,但这些离学生的兴趣中心距离太远,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难免产生拘谨感,在活动中

3、放不开手脚,而且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在受教育,容易隐蔽自己真实的情感,做出一些虚假的附和。因此,我们提倡童趣化的教室布置,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室里张贴学生感兴趣的画报,并定时更换。如德育漫画,图文并茂的漫画既给学生以新鲜感,又在无形之中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画图画,设计标语,布置教室,这样更能增添亲近感。另外,可以把课堂搬到绿草如茵的草地上,可以到书香飘逸的图书馆,可以到看得见蓝天,白云,阳光的操场,可以到热闹非凡的市场……只要是适合开展活动,有助于放松心情,激发道德情感体验兴趣的场所,我们都应该考虑,在安全的前提下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童趣的天地,为活动的有效

4、开展提供一个空间保障。  二、收集生活素材,丰富活动资源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故事,诗歌,谜语,名人名言,案例,新闻等,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加以利用,使学生倍感亲切,还可以作为话题,开展活动化教学。如教学《农产品的家园》一课,我在课的导入部分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了十种农产品的谜语:玉米,花生,萝卜,石榴,桔子,西红柿,土豆,甘蔗,辣椒,西瓜,让学生来猜谜语,以此激发他们的兴趣,更好地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参与新的学习。较好地隐蔽了教育意图,让学生没有感到你在教育他,要他怎么做,而是他们自己在寻求答案,在交流应该怎么做,拉近了品德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距离,也丰富了品德学

5、科的活动化教学的资源。  三、开展多样活动,获得情感体验5  在以往学生的学习中我主要应用下列几种学习活动,即想象,游戏,实践,角色扮演等等方式来辅助教学。  (一)想象  是一种有趣的活动方式,学生对此往往乐此不疲。其原因有很多其一是这一年龄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他们往往在学到某一知识点或是看到课文中某一段文字或图片就会展开联想,这种想象教师利用不当就会成为学生开小差的原因了,若是利用好的话就会对学习的内容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既然如此我在教学中就尽量多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有的放失进行想象这种学习活动。  (二)游戏  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了,在课堂上多做游戏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6、!在这么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掌握知识就不会变的如往常般枯燥乏味而是轻轻松松愉快的接受了。这种做游戏的快乐对于小学生来说会很快迁移为学习《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是快乐的,这样对以后的教学的大有益处的。  (三)实践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品德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道理,有待于落实到自身的行为中去,这就需要联系实际,导之以行。而“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又大多贴近生活,要在实际生活中完成养成教育,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关键还在课外。我们要利用有限的课堂,设计多样的活动,把学生的课外活动串接起来,真正使品德教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  四、倡导

7、多元评价,持续发展动力5  评价是一种有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是一种富有思想的价值反思,是教学中开放而又未完成的动态过程。在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过程中,评价的运用越来越显得重要起来。  课堂教学评价一般都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常用的方法的,用好这些“常法”是实现有价值的基础。如:在上《公共生活有秩序》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制定“校园公共生活公约”,在这过程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用童心制定了一个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公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