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近似数》教学设计

浅析《近似数》教学设计

ID:23564655

大小:7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8

浅析《近似数》教学设计_第1页
浅析《近似数》教学设计_第2页
浅析《近似数》教学设计_第3页
浅析《近似数》教学设计_第4页
浅析《近似数》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近似数》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近似数》教学设计作者:王成地址:四川省泸县方洞镇雨坛学校初中数学知识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大板块,《近似数》属于“数与代数”板块的内容。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近似数》一节依次安排了以下活动:①从“对于参加同一个会议的人数的两个不同报道”入手介绍准确数和近似数;②通过“宇宙年龄”、“长江长度”和“圆周率”等实例向学生展示近似数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③介绍“准确度”及其判断方法;④介绍有效数字的判断方法;⑤教材安排了一个“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取近似数”的练习题。木节

2、的教学目标是:①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②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和保留有效数字;③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和在生活中的作用。为此,笔者认为教材的安排有三个地方不够完善:①生活中求近似数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教材中只介绍了四舍五入法,没有介绍另外两种方法,应向学生补充介绍;②除判断普通近似数的精确度外,有时还需判断形如(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5.1万(带单位的数)的数的精确度,而教材对这后两种数的精确度的判断方法未作介绍;③教材了未介绍形如(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5.1万(带单位的数)的数的有

3、效数字的判断方法,笔者也认为应该补充。为此,我这样设计木节的新授部分教学活动:活动一:教师出示对于参加同一个会议的人数的两个报道:“会议秘书处宣布,参加今天会议的有513人”和“约有五百人参加了今天的会议”,并引导学生认识“哪一个确切地反应了实际人数?”(513人)“哪一个只是接近实际人数但与实际人数还有差别的数?”(约五百)在此基础上教师向学牛.介绍:数学上根据数是否确切反应了实际数目把数分为“准确数”和“近似数”两类,像“513人”这样的准确反应了实际数目的数叫做“准确数”,像“约五百人”这样的只是接近实

4、际数0但与实际数0有差别的数叫做“近似数”。然后让学生完成练>J:下列实际问题中出现的数,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1)七年级(一)班有41名同学:(2)某同学的身高约1.58米;(3)北京市大约有1300万人口;(4)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约8848米;(5)某次地震中,伤亡10万人。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在许多情况下,很难取得准确数,或者不必使用准确数,所以使用近似数,如宇宙现在的年龄约为200亿年、长江长约6300千米、圆周率约为3.14,这些数都是近似数。接着引发学生思考: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近似数

5、?[设计这个活动的0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准确数”和“近似数”,并让学生学会判断生活中使用的数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在判断的过程中体会近似数和准确数在生活中都很有应用价值,并强调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必要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活动二:教师向学生介绍: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来表示,如前面的“五百”是精确到百位的近似数,它与准确数的误差为13。按四舍五入法对圆周率取近似数吋,有:≈3(精确到个位)≈3.1(精确到0.1,或叫做精确到十分位)≈3.14(精确到

6、0.01,或叫做精确到百分位)≈3.142(精确到0.001,或叫做精确到千分位)然后进行例6的教学: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0158(精确到0.001);(2)304.35(精确到个位);(3)1.804(精确到0.1);(4)1.804(精确到0.01)点评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3)、(4)两题中的1.8和1.80的精确度相同吗?表示近似数吋,能简单地把1.80后的0去掉吗?然后完成教材后的练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00356(精确到万分

7、位)(2)61.235(精确到个位)(3)1.8935(精确到0.001)(4)0.0571(精确到0.1)[设计这个活动的0的是引导学生认识普通近似数的精确度的判断方法并会运用。]活动三:教师介绍:特殊地,像这样的形如(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以的末位在原数中所处的数位作为其精确度,如精确到十分位;像5.1万这样的带单位的数以前面的数字的末位在原数中所处的数位作为其精确度,如5.1万精确到千位。补充例题: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内的要求取近似值:18960≈(精确到百位)点评时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答题,如

8、:、1.89万等。[设计这个活动的B的是补充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和带单位的数的精确度的判断方法并学会运用。]活动四:教师向学生介绍: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的数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然后让学生对照此方法判断“0.0020500”的冇效数字冇哪些?点评后引导学生观察:一个数前面的“0”算不算有效数字?中间的“0”呢?末尾的“0”呢?然后完成补充练习:指出下列各数的有效数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