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ID:23815991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0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_第1页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_第2页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_第3页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_第4页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_第5页
资源描述: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摘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系指排除全身或生殖道器质性病变,而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功能失调引起的异常性子宫出血.分为无排卵型和有排卵型功能性子官出血,其中约85%病例属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下简称"功血")多发于青春期和绝经期妇女,但也可发生于生育期妇女,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不定,甚至大量出血.中医据其临床表现而将其归属于"崩漏"、"月经过多","经水淋漓不尽"、"经水不调"等范畴,认为其主要病机概括起来不外为虚、热、瘀

2、三端,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以塞流、澄源、复旧为治疗大法,疗效显著,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中医证治规律综述于下。【关键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辩证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所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为非器质性病变。以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常见,可分为排卵型和无排卵型两类,85%为无排卵型。无排卵型功血属于中医学“崩漏”的范畴。是月经病的疑难重症之一,表现为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排卵型功血见于中医学的月经先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经间期出血等。有关崩漏的记载始见于《

3、素问?阴阳别论》和《金匮要略》。崩漏在临床上可相互转化,崩中日久,气血耗伤,渐成漏下,久漏不止,病势日进,可转成崩中,故临床二者常并称。一、辨证纲目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冲任损伤,不能约制经血,经血非时而下。“功血”之病因病机,主要为热、虚、瘀,一般来讲虚多实少,热多寒少,久崩多虚,久漏多瘀,崩漏发病机理复杂,常因果相干,气血同病,多脏受累。1.肾虚(1)肾阴虚:经血非时突然而下,量少或多,淋漓不断,色鲜红,质稠,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2)肾阳虚:经血非时突然而下,量多如注或量少淋漓,色淡质稀,畏

4、寒肢冷,腰痛如折,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暗,舌淡,苔薄白,脉沉弱。2.脾虚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肢倦,食少纳呆,气短懒言,或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3.血热(1)实热: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鲜红,质稠有块,烦热口渴,小便黄,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洪数或滑数。(2)虚热:经血非时突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鲜红,质稠,伴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4.血瘀经血非时而下,或淋漓不断,色紫暗,有血块,小腹痛疼拒按,血块下后腹痛减轻,舌淡黯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或

5、弦紧。二、审因论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虽病因繁杂,但综观临床虚证多,实证少,热多寒少,虚实夹杂,久崩多虚,久漏多瘀,治疗应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掌握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塞流:即止血。暴崩之际,急当止血防脱,常以固气收敛,固涩止血为主,但仍应遵循最基本的原则:辨证施治,做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并非专事止涩能获效。澄源:是辨证求因,澄清本源之意,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步骤,血量减少或血止后审因救治,是辨证论治的核心。复旧:固本善后,血止后以恢复月经周期为目的,多从调理肝脾、益肾入手,本固血充则经血自调。治

6、崩三法不能截然分开,塞流需澄源,澄源当固本。治崩宜升提固涩,不宜辛温行血,治漏宜理气养血,不应偏于固涩。青春期患者重在补肾气,益冲任;育龄期患者,重在养肝疏肝,调冲任;围绝经期患者,重在滋肾、扶脾、调肝,固冲任。1.肾虚(1)肾阴虚:益肾滋阴,固冲止血,方用左归丸(《景岳全书》)减去牛膝合二至丸。左归丸(《景岳全书》)熟地240g,山药120g,枸杞子120g,山茱萸120g,川牛膝90g,菟丝子120g,鹿角胶120g,龟板胶120g。二至丸(《医方集解》)女贞子、早莲草等量,每丸约重9g。原方主治真阴不足。若心阴不足,兼见心烦、眠

7、差者加五味子、浮小麦,阴虚生热者可用(《景岳全书》)保阴煎加大蓟、桑叶等。(2)肾阳虚:温肾调经,固冲止血,方用右归丸(《景岳全书》)减去肉桂、当归加黄芪、赤石脂、人参、覆盆子。熟地240g,山药120g,枸杞120g,山茱萸90g,杜仲120g,菟丝子120g,鹿角胶120g,当归90g,肉桂90g,制附子60~80g。原方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兼见浮肿、四肢欠温、食纳欠佳者,加砂仁、茯苓、炮姜以健脾温中;若兼瘀滞者,见经色黯红有块,佐加五灵脂、蒲黄以达温经祛瘀之效。2.脾虚健脾益气,摄血固冲,方用固本止崩汤(《傅青主女科》)去当

8、归、加升麻、乌贼骨。熟地30g,白术30g,生黄芪9g,当归15g,黑姜6g,人参9g。原方主治血崩昏暗。久漏不止者可加炒蒲黄、黑荆芥;见心悸、面白血虚之象者加寄生、桂圆、首乌。3.血热(1)实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