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未曾谋面的徐迟先生

怀念未曾谋面的徐迟先生

ID:23898038

大小:5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1

怀念未曾谋面的徐迟先生_第1页
怀念未曾谋面的徐迟先生_第2页
怀念未曾谋面的徐迟先生_第3页
怀念未曾谋面的徐迟先生_第4页
怀念未曾谋面的徐迟先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怀念未曾谋面的徐迟先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怀念未曾谋面的徐迟先生  一  徐迟先生逝世的消息印在报纸上。我在旅途中,从一张小报上,看到了这个不幸的消息,便把这张小报折叠好,放进行里箱,收藏起来,痴呆地坐着,痛思良久,不能再看。  徐迟先生的著作摆在我的书架上,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作家的著作和鲁迅作品一起放在显著位置;先生的来信和他“从头到尾过了一道”的我的文稿,放在贴有“留存”字样的行军箱里;先生定题为《国徽》的小说底稿复印件连同发表这篇小说的1986年第2期《长江文艺》,保存在特制的手提箱内;先生重要作品的精彩部分和那些充满激情的诗一般的话语,至今我仍能大段大段背诵出来。  是

2、的,应当为先生写点什么,悼念他。可是,我凝思很久很久,没有动笔。论年龄、论学识、论贡献、论为人为文,我都没有资格悼念他。  先生在世时,我因为一事无成,没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发表;因为害怕再次麻烦他看信看稿,分散他的精力,浪费他的宝贵时间;害怕打扰他的平静生活……始终没有勇气去聆听他当面教诲,也没有去看望他老人家,留下终生遗憾。只从图片和电视画面上,摄取他的音容笑貌,保存在记忆里。  现在,先生已驾鹤西去,无论说什么,也不能传递对先生的景仰、崇敬与怀念,只有一遍又一遍默诵李白的诗句,聊以寄托哀思: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

3、云千载空悠悠。  时空转换丝毫不能磨灭对先生的追忆与怀念。2002年5月11日,我从《人民法院报》上看到了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和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政府联合设立徐迟报告文学奖的消息,这是对徐迟先生最好的纪念与评价。我曾知道,大学里依然在讲授先生的报告文学,万千学子依然热爱着先生及其著作,以徐迟为标志的报告文学创作空前繁荣,徐迟的作品成为对青少年和许多行业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教材。这一切说明,先生虽已离去,但他依然活着。先生发现的那颗皇冠上的明珠,依然熠熠生辉,激动着数学界的英俊豪杰不畏艰险,奋力登攀;先生发掘的那道地质之光,依然光焰万丈,与日月同辉;先生描述的

4、那颗生命之树常绿,绿遍大江南北,千山万水;先进讲过的在湍急的旋涡中的故事,如今又有了新的结晶……  我曾很荣幸地承蒙先生费心指导,深受其影响。先生未曾以前辈的口吻教训一个莽撞的后生;未曾以大师自居,傲视一个出身行伍、舞枪弄棒的冒昧军人;未曾以主席、主编之权威,对一个素不相识的文学青年习作滥操生杀予夺之权。这些亲身经历和体验,今天,我要用虔诚的心把它写出来。  二  1978年2月17日的《人民日报》,用整版篇幅刊登了徐迟先生的名著《哥德巴赫猜想》。那时全国思想解放的号角刚刚吹响,《哥德巴赫猜想》就像一颗巨石投进沉寂的湖面,激起惊天的声响和浪花,在沉闷

5、的思想界、文艺界和科技界产生了强烈震动和深远影响,使沉默了十年之久的文坛焕发了春天的活力。从此,全国人民才认识了数学家陈景润,全国青少年才知道(1+1)这道数学难题。那时我很幸运地赶上了一趟末班车或者说早班车。我在建始一中担任校外辅导员时认识的几位高中毕业生极力怂恿下,抱着陪他们玩一把的心态,报名参加了“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并接到入学通知书,等待3月1日去学校报到。那时部队除了政治学习资料之外,只能看看鲁迅和《红楼梦》,报纸上假大空东西多,一般只看标题。当我从那天报纸上看到《哥德巴赫猜想》这几个怪怪的文字时,觉得既看不懂又很新鲜。接着看内容,便被吸

6、引了,一口气读完,不禁拍案称奇:文学界在鲁迅之后,还有徐迟;数学界在华罗庚之后,还有陈景润;自然数1+1=2之外,还有一个我们一般人根本弄不懂的(1+1)这道数学难道,即哥德巴赫猜想,徐迟先生称它为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于是,对这篇文章拜读再三,不能释手,过几天又读一遍。过了几三  在大学里,讲授当代文学和报告文学写作课的两位老师,都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为范文来分析讲解。同时油印了徐迟先生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创作过程及有关报告文学创作的一个演讲稿。至今仍记得先生说他“文拜马克思,诗崇毛主席”,教导文学青年要学习马克思、毛泽东的思想、品格、文风、表达方式

7、和修辞手法。后来,又陆续阅读了徐迟先生的《地质之光》、《生命之树常绿》、《刑天舞干戚》、《在湍急的旋涡中》等报告文学。深受其影响,刻意模仿其风格,采写了一篇报告文学,题为《一个既难得又普通的参谋》,在1985年第1期《学习》杂志上发表,获得全国武警部队金盾文学优秀作品奖。  大学毕业后,我在武汉参加了一个函授创作中心培训班的学习,因为先生是这个中心的顾问。我创作的反映军旅生活的作品,寄出去发表的少,退稿的多,函授创作中心负责人热心帮助推荐。有一次,请某著名作家面授,随后吃饭,邀约四名学员作陪,我也受到邀请。席间,函授创作中心负责人讲了许多恭维那位著名

8、作家的话,当然,也把我们四名学员吹捧一番,同时,把我们的习作郑重其事地推荐给那位著名作家,请他多多指点,多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