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宋代士人心态的解读文

基于宋代士人心态的解读文

ID:23923211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1

基于宋代士人心态的解读文_第1页
基于宋代士人心态的解读文_第2页
基于宋代士人心态的解读文_第3页
基于宋代士人心态的解读文_第4页
基于宋代士人心态的解读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宋代士人心态的解读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宋代士人心态的解读文  关键词:宋代;士人心态;昭君诗  论文摘要:昭君出塞是历代诗人乐于吟咏的题材,两宋共有近八十位作家创作了吟咏昭君的诗作一百三十余首。这些诗作寄托了宋代士人各自的人生感慨,从中可解读出他们精忠报国的热忱、怀才不遇的悲愤、对现实的控诉及人生无常的叹惋等各种不同的心态。    昭君出塞的史事是中国文人墨客喜于谈论的一个话题。以晋石崇《王昭君辞》为滥觞,历代歌咏昭君的作品不绝如缕,可谓“寖多,不容措手”[1],构成了一道绮丽而独特的景观。因时代的变迁和的变化,这一古老题材被不断注入新鲜的生命,歌咏昭君

2、的诗词曲作品也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倾向和精神风貌。其中,吟咏昭君的诗歌作品成就较为突出,尤以唐、宋为最。唐代以前的咏昭君诗多是“哀其不遇,怜其远别”,叙写昭君之悲怨;唐代诗人则融入了的主观情志,拓宽了此题材的主题。宋代咏昭君诗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其抒写的昭君形象,已经突破了单纯悲怨的局限,成了诗人个人命运与、命运紧密融合的载体,并深刻地体现了其思想观念、情感意向、精神构架和价值选择。据《全宋诗》考察,两宋共有八十余位作家创作了以昭君为主要吟咏对象的诗作一百三十余首。这些诗作中,透露出有宋一代士人多层次的心曲,寄寓了

3、宋代诗人精忠报国的热忱、怀才不遇的悲愤、对现实政治的控诉及人生无常的叹惋等各种心态。    一精忠报国的热忱    在中国封建里,文人地位之尊崇、待遇之恩厚,莫过于宋。宋太祖开国之初,汲取五代藩镇割据、政权迭更的历史教训,为巩固政权,制订了“兴文教”、“抑武事”的传统国策。宋代又改革了科举制度,广开取士之途,仕途出身集中于科举一路,使得不少寒介之士得以晋身仕途。进士及第后,通过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考选,及第者便成为“天子门生”,荣耀无比。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都曾以进士高中得到过当朝皇帝的奖誉。加上宋初实施轻徭减赋等

4、措施,国力强盛,故而文人普遍具有高涨的政治热情。他们以国家的栋梁自居,意气风发地发表政见。“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欧阳修《镇阳读书》),是宋代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风貌。因此,在宋初士人的咏昭君诗作里,流露出对于国家民族命运的强烈关注和深切忧虑,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邢居实《明妃引》云:“少年将军健如虎,日夕撞钟搥大鼓。宝刀生涩旌旗卷,汉宫嫁尽婵娟女。寂寞边城日将暮,三尺角弓调白羽。安得猛士霍嫖姚,缚取呼韩作编户。”[2](p14810)此诗颇具唐人风骨。诗中所刻画的少年将军、边城猛士的形象,充满了活力四射的少年意气和昂

5、扬进取的乐观精神。少年将军、边城猛士的慷慨豪迈、激情喷涌,不正是诗人自身对国家和民族的强烈自信与渴望精忠报国之热忱的生动写照吗?  部分昭君诗作中,诗人并不直接以昭君作比,而是通过昭君出塞这一事件中其他人物的失落来暗寓自身才华不施的慨叹。如果说“汉家失计何所获,羽林射士空头白”(姚宽《昭君曲》,p22061)还只是诗人对“羽林射士”不遇无可奈何的同情与感慨,那么,李曾伯的“当时本有平戎术,中国难容绝世姿。忍死定仇娄敬策,惜生不遇武皇时”(《昭君溪》,p38693),则是激荡于诗人心中刻苦铭心的仇恨和生不逢时的彻底绝望了。

6、  在宋人所作的昭君诗中,诗人们不仅同情昭君遭遇,对其有着清醒的角色认同感,更重要的是借其情其景,以浇自己胸中之块垒。正如清人冒春荣所论:“咏史不必专咏一人,专咏一事,己有怀抱,借古人事以抒写之,斯为千秋绝唱。”[5](p1569)他们悲昭君不遇的同时,也是悲他们自己的才高见弃。同情昭君,关注自身,宋代诗人们通过诗歌积极地追寻昭君悲剧的根源,并暗寓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三现实的控诉    唐人创作昭君诗,画师毛延寿被视为造成昭君悲剧命运的始作俑者,受到了严厉的斥责,如“薄命由骄虏,无情是画师”(宋之问《王昭君》),

7、“如今最恨毛延寿,爱把丹青错画人”(韦绚《王昭君》),而崔国辅更是托昭君之口要“汉朝使”“为妾传书斩画师”(《王昭君》)。但是,被唐人斥为“误人终生”的画师,在宋人这里却得到了谅解。王安石就曾道出惊人之言:“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明妃曲》,p6503)虽然王诗本意旨在烘托昭君气质风韵之美,然而此语出现之后,相似的议论在宋人诗中却层出不穷,如“只恐丹青画不真”(郭祥正《王昭君上马图》,p8989),“不应画史嫌蛾眉”(黄文雷《昭君行》,p41084)。更有甚者,以毛延寿为昭君得以名垂青史的功臣,如“能遣明妃

8、嫁夷狄,画工原是汉忠臣”(陈僴《读明妃引》,p39966),等等[1]。(f].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64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  [4]蒋玉斌.唐人咏昭君诗与士人心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8)。  [5]冒春荣.葚原诗说[M].清诗话续编[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