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结尾方法初探

语文课堂教学结尾方法初探

ID:23949440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1

语文课堂教学结尾方法初探_第1页
语文课堂教学结尾方法初探_第2页
语文课堂教学结尾方法初探_第3页
语文课堂教学结尾方法初探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教学结尾方法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课堂教学结尾方法初探:一堂精彩的语文课,除了要有扣人心弦的开头,环环相扣、紧紧衔接的过程,还要有余味无穷的结尾。结尾教学关系到一节课或一篇课文教学的善始善终。本文主要探讨语文课结尾教学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结尾教学;打圆场法;存疑留问法;通感法;扬新法;游戏法  :G623.2:B:1672-1578(2010)09-0053-01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除了要有扣人心弦的开头,环环相扣、紧紧衔接的过程,还要有余味无穷的结尾。完美的结尾便是一节好课的点睛之笔。完美的结尾,可以使学生所学知识深化

2、;可以使课堂教学结构严谨;可以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我认为结尾教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打圆场法-归纳总结,画龙点睛  这是一种常用的最基本的结尾方法。一般由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总结,归纳出值得学生记忆、巩固或运用的知识点,也可以对本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精当的重复性强调,从而增深学生的印象。如《桂林山水》一课可以结合板书总结为:(1)课文记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2)文章在写法

3、上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这样的总结语让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由分散的感性认识升华到了条理性认识。有时还需要对本堂课所获取知识的过程、思路与方法等加以点拨性小结与指导,可以通过富有变化的双边活动进行。如教学《火烧赤壁》一文时,这样点睛:“打完了一仗,总得好好总结一下。如果你是周瑜,你怎样总结大获全胜的经验?如果你是曹操,你应当汲取哪些失败的教训呢?谁愿意当周瑜?谁愿意当曹操?”同学们纷纷登台,总结这场战争。这样的结尾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既学得知识又获取相应的学习

4、方法与技能。  2、存疑留问法-质疑问难,拓展延伸  就是指在本来已经结束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再有意地设计一些新问题,或布置一些与所学的内容有关,但又有一定难度的作业题,制造一种“质疑问难的情境”,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讨论与练习中度过课堂的结尾时间。如教《小壁虎找尾巴》后,可设计:“小壁虎的尾巴为什么能再长出来呢?你们想知道吗?你们可以去看一些课外书,也可以回家问问父母。”这种结尾在课文讲完后,不结束学习,而又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从内涵与外延上得到扩展,同时产生一种"常学需常疑,常疑需常学"的永不满

5、足的求知欲。  3、通感法-利用余热,加深理解  可利用所学教材的“余热”,由教师精选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画、实物、录音、录像等,让学生阅读、观赏,沟通课堂中每一项知识学习后的感受,连缀其审美情趣,在一种愉悦的气氛中,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消化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又不知不觉地获得一种“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感受,如教《这儿真好》后,引导学生把发生在小熊身上的故事画出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范读,一边在脑子里想象画面。再分发给学生画有荒岛背景的画,并准备各种图片素材,如:小熊、各种小动物、花草树

6、木等,以供学生选用。然后让学生进行创作,可以贴图画,也可以在图上用彩笔涂画画,把课文中的情景表现出来,还可以加进自己的想象。学生通过这种通过这种图文并茂形式,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形象的画面,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在还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4、扬新法-举一反三,一举两得  主要是利用总结本堂课所学知识中的一个相关方面或者一个相关点,作为联系的“引爆体”,和盘托出下一堂课或下一篇新课文,以及课外其他学习内容,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求新求趣”、“越学越有味”的新鲜感来度过课堂的结尾阶段。例

7、如在教学《可贵的沉默》后,教师总结:“同学们,爱是永恒的,爱也是相互的,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在我们把爱心献给父母时,有没有想过友情也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之一呢?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朋友呢?同学们预习一下《她是我的朋友》就会明白了。”然后组织学生展开对下一课的预习。这样的结尾,充分利用课文之间的相关点,既回顾总结了已学课文,又通过激趣,自然过渡到下一篇课文,可谓一举两得。  5、游戏法-生动活泼,寓教于乐  小学生上完一节课后,已很疲劳,结尾时应尽量生动活泼一些,可设计一些游戏形式。如教

8、完古诗《草》后,问:“小朋友,谁愿意回家后把这首诗背给你的妈妈或奶奶听?”这时大家会纷纷举手,然后教师提议学生先演习一下,老师扮演奶奶。老师戴起老花镜,扎起围裙,学着老奶奶的样子说:“孩子,放学啦,今天老师教你们什么来着?”学生:“奶奶,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叫《草》。”老师:“奶奶最喜欢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了。”学生:“奶奶,不对,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老师:“是白居易的诗?奶奶记性不好。”学生背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老师:“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