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分析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分析

ID:24106363

大小:7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分析_第1页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分析_第2页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分析_第3页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分析吴立群武小红(1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528000;2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528000)【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总结其处理经验。方法2008年5月一2011年5月在木院新生儿病房通过心电图或心电监护检出心律失常者同时取静脉血检测心肌酶谱。结果心律失常98例,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占总数72.4%;各种类型的传导阻滞占14.3%;室性心律失常占总数9.2%。病因感染因素居首位41.8%,缺氧25.5%,电解质紊乱13.3%,先天性心脏病8.2%,其他11.2%。心肌酶谱测定,其中38例正

2、常,60例升高。结论避免孕期感染,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宫内缺氧,防止低血糖及电解质紊乱,可降低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病率。新生儿心律失常大多数症状不典型,往往被原发病所掩盖,因此加强心电监护,及时发现,从而及早干预和对因治疗,预后大部分良好。【关键词】心律失常新生儿新生儿心律失常有其自身特点,但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病因与年长儿及成人不同。由于新生儿心律失常大多缺乏相应临床表现或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漏诊和误诊,必须给予重视。现将木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新生儿科收治的98心律失常新生儿患者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3、1一般资料:在检出心律失常98例中,其中男59例,女39例,男女比例为:1.5:1,胎龄:足月儿37例,早产儿56例,过期产儿5例。最小胎龄29周,发生时间生后一天内发病19例(胎监发现10例),〜7天30例,〜28天49例,新生儿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标准及分类参照《小儿心律失常诊疗学》,并进一步行病因诊断,疾病诊断标准根据《实用新生儿学》[1]。1.2临床表现:36例无明显临床症状,由心脏听诊或心电监护时发现;有临床症状者62例,吃奶差21例,拒奶10例,烦躁、气促15例,面色苍白7例,唇周发组3例,发热3例,惊厥3例。1.3辅

4、助检查:所有患儿都进行胸片、12导联心电图、心电监护、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部分患儿行心肌酶谱检测及病毒血清学检查。1.4治疗方法:经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吋予保护心肌的相关治疗,严重心律失常选用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西地兰,无效选用胺碘酮,先用负荷量5mg/kg,在心电监护下缓慢静脉推注,复律后即停,之后予15mg/kg,24h维持,若不转律,则静脉推注后再给予维持,维持2-3d后改U服或停。1.5统计学分析:所存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10.0进行数

5、据处理。2、结果2.1心律失常的类型:心电图诊断由专人做出,其中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律不齐未计算在内,因为两者在多数情况下无重要临床意义。室上性心律失常71例占72.4%:窦性心动过缓29例,房性早搏17例,交界性早搏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0例。室性心律失常6例(15%):室性早搏3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I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2.2发病前、后心肌酶谱测定:98例患儿心肌酶定,其中38例正常,60例增高。见表1。表1心肌酶谱检测结果(U/L)2.3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分析:98例新生儿心律失常主要病因为:

6、感染41例(41.%其中宫内病毒感染15例),围生期缺氧25例(25.5%),其中宫内窘迫和娩出窒息多引起室性心律失常,较少引起室上性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13例(13.3%)。2.4治疗及转归: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心肌营养药、抗心律失常药室上性心动过速者予普罗帕酮I〜3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IOmL中缓慢静注10〜15min,无效者于20min后重复I〜2次;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选利多卡因l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mL中缓慢静注;预激综合征患儿U服普萘洛尔治疗卜2mg/(kg?d)(并室上性心动过普

7、萘洛尔治疗I〜2mg/(kg?d)(并室上性心动过速先用普罗帕酮转律后再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各类期前收缩及其他传导异常均仅予三磷酸腺苷、辅酶Q,维生素C、1,6-二磷酸果糖治疗,未给抗心律失常药物。所奋患儿定期复查心电图,出院后随访3个月。本组97例均存活,死亡2例。3讨论新生儿心脏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心电活动不稳定,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发生心律失常[3】。由于传导系统未发育完善,此传导功能的变化及其成熟过程,是导致新生儿心律失常发生的解剖生理学基础。房室节区自律性增加及激动折返是新生儿易发生早搏及阵发性室上速的原因[

8、2]。新生儿受宫内因素、围产因素、出生后各种疾病影响,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宫内或出生后,宫内发生吋称为胎儿心律失常,生后可消失,也可导致新生儿心律失常。本组28例因胎心监护或胎儿超声心动图发现胎儿心律不齐而于生后立即转入新生儿病房。因此建议孕妇常规做胎儿心电图检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