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ID:24369202

大小:7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对照研究_第1页
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对照研究_第2页
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对照研究_第3页
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对照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对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对照研谢军娄底骨伤科医院417000【摘要】R的:研宂并分析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对照结果。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9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到本组研究屮,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72例患者分为椎间孔镜组(n=36)与椎板开窗组(n=36),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上,椎间孔镜组优于椎板开窗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手术前

2、后jOA评分方面,两组患者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法都可以起到理想的效果,其屮椎间孔镜法切门小、术屮出血量少,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该种术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关键词】椎间孔镜;椎板幵窗;腰椎间盘突出症;前瞻性椎板开创髓核摘除术是临床屮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式,但是,由于需要剥离患者椎旁肌肉,切除部分腰椎候补结构,致使患者在术后很容易出现腰椎不稳、腰背痛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还有部分患者会由于硬膜外瘢痕引发神经根粘连,近年來,微创内窥镜

3、技术开始在此类患者的治疗屮得到广泛应用[1]。为丫分析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此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3年4月〜2014年9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到本组研究中,男39例,女33例,年龄为32〜74岁,平均年龄为(49.2±4.3)岁,均经术前X线片、腰椎间盘CT、动力位片、腰椎MRI确诊,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者;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严重脊柱侧凸出、腰椎滑脱、椎弓峡部裂者

4、;出现双侧神经根受压症状者;精神疾病、孕妇或者其他不耐受者。其中L3,4椎间盘突出8例,L4,5椎间盘突出59例,L5、S1椎间盘突出5例,病程为5〜40个月,平均病程为(23.9±7.8)个月,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72例患者分为椎间孔镜组(n=36)与椎板歼窗组(n=36),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检査情况上无显著差异(P〉0.05),不会影响实验结果。1.2手术方法椎间孔镜组:患者取俯卧位,定位穿刺位置,画线进行标记,对手术部分进行消毒,铺设好无菌巾与手术薄膜,进行常规麻醉,于

5、X线透视引导下将穿刺针置入其中,直至患者椎体上关节突前尖部,再次进行常规麻醉,穿刺针紧贴患者椎间盘,置入美兰溶液与导丝,在导丝周围做切口,并将导棒与三级扩张导管置入其中,逐步扩大椎管,置入工作管道与内窥镜,调整镜头方向,将神经根、后纵韧带与黄韧带充分显露,消融残余髓核组织,再次探查神经根,查看手术情况。将工作通道拔除后进行常规缝合,査看患者双下肢活动。椎板开窗组:患者采取俯卧位,在正中做切口,将患者皮肤切开4cm,将皮下组织切开,剥离骶脊肌,将手术节段上下椎板与关节突关节充分显露出来,将硬膜外黄初

6、带切除,显露神经根与脊膜囊,使用祌经根拉钩牵拉内侧,将椎间盘组织显露出来,切开纤维环与后纵韧带,摘除髓核组织,再次查看椎管与神经根管,进行充分的止血,反复冲洗伤U并进行缝合,术后未患者设置引流管[2-3]。1.2疗效评估方式根据日本骨科协会的腰椎疾患评分标准进行评估,分为优、良、中、差四种,优即总分为25〜29分,良即总分为16〜24分,中为10〜15分,差<10分。术后恢复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总分-术前评分)100%,优为恢复率大于90%,良为恢复率介于75%〜89%之间,中即恢复率介

7、于50%〜74%之间,差即恢复率不足49%。1.3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结果显示,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吋间、切口长度、住院吋间上,椎间孔镜组优于椎板开窗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手术前后jOA评分方面,两组患者并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数据详见表

8、1与表2:3讨论在骨科中,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是临床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手术方式,手术结果理想,但是该种治疗方式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后遗症,如脊柱不稳、长期腰背痛等等,这主要是由于手术创伤的影响[4]。由于该种手术法需要剥离椎板与关节突中的椎旁肌,可能会伤及患者椎旁肌、关节周围的神经与血管,致使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腰背痛,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切除椎板与黄韧带,影响了患者后柱结构的稳定性,造成脊柱不稳。椎间孔镜法是在侧后方作为入路,经过工作管道来摘除椎间盘髓组织核,可以对神经根进行减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