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看安徽民俗翻译

简谈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看安徽民俗翻译

ID:24412063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简谈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看安徽民俗翻译_第1页
简谈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看安徽民俗翻译_第2页
简谈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看安徽民俗翻译_第3页
简谈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看安徽民俗翻译_第4页
资源描述:

《简谈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看安徽民俗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简谈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看安徽民俗翻译简谈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看安徽民俗翻译导读:理论在我国翻译界的时兴,以及王佐良先生积极倡议把翻译研究与文体学的研究结合起来,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翻译理论研究的“文学学派”一度成形。20世纪90年代初,勒菲佛尔和苏珊·巴斯奈特在合编的论文集《翻译、历史与文化》(Translation,HistoryandCulture)中也指出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最新发展趋势延伸并认为摘要:通过对内容丰富的安徽民俗文化翻译活动的研究,结合文化翻译观的理论知识来探讨翻译策略的使用以及跨

2、文化交际中的若干难题,进而了解安徽民俗文化翻译目前状况的优劣及民俗文化翻译策略的选择,以便更好地传播地区文化,实现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文化翻译观;民俗翻译;安徽民俗  一、民俗与文化翻译  翻译除了是源语言文字向目的语转换的过程,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过程,包含了意象传递、交谈和融合等活动。吕亚娟在《浅谈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与翻译障碍》一文中提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翻译是跨文化的传播。文化翻译观则是试图研究和探索这三者之间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规律。70年代初,随着西方哲学语言论转向,文化研究逐渐步入翻译

3、理论研究领域。80年代初“文化翻译”这一概念被正式引入我国。尤其是尤金·奈达对于翻译,与文化关系论述的理论在我国翻译界的时兴,以及王佐良先生积极倡议把翻译研究与文体学的研究结合起来,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翻译理论研究的“文学学派”一度成形。20世纪90年代初,勒菲佛尔和苏珊·巴斯奈特在合编的论文集《翻译、历史与文化》(Translation,HistoryandCulture)中也指出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最新发展趋势延伸并认为翻译研究已经走出形式主义的框框,应考虑向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语境延伸。  二、

4、民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民俗具有文化所具有的共性,即民族性和地方性特征。美国民俗学家查理·多尔逊教授认为,“民俗是口头的、传统的和非官方的民间文化”。正因为民俗和文化的共性,研究民俗翻译要置于文化翻译学范畴内;而民俗的特性又要求我们用独特的视角和翻译策略来解决民俗文化翻译理由。  1.安徽位于我国东南部,从地理上看,它位于长江下游,深居华东腹地。东近吴越,西接荆楚,北邻齐鲁,春秋时称为“吴头楚尾”。这里自古是南北文化汇集碰撞之地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看安徽民俗翻译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

5、的.nritual,Nuodramaisperformedtoentertainthespirits.”显然,“inviting,weling,andthankingspirits”与原文“迎神下架”“送神上架”和“请神”相比在表达形式和句法结构上出入较大,而对于文化作用的传递又存在变差。傩戏以祭祀祖先的目的为主,“神”则应被理解为“forefathers”而非“spirits”。  三、民俗文化翻译不能脱离其特定的语言环境  许多译者为了避开民俗文化因素被忽略和篡改常常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译者在民俗文化翻译过程中

6、的主体性地位不容忽视,在仔简谈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看安徽民俗翻译导读:细调研反复琢磨后的译法,即便难以面面俱到,但是也会得到认可。而囫囵吞枣的翻译态度则会带来误解。例如,戏钟馗是盛行于安徽徽州地区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形式,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同时也是除煞祈福的一种形式,民间对他有“除恶状元,镇邪将军”的美名。译文“theprotectoragainstevilspiritsanddemons,theherocapturingghosts”中将“状元”译成“theprotector”,“将军”译成“hero”似乎有些信

7、手拈来,天马行空。毕竟“状元”所包含的“top”的含义以及“将军”所包含的“status”的含义完全在译文中被忽略了。  总之,无论是直译还是意译,归化或异化,每一种翻译策略都不是非此即彼、相互孤立的,而是应该互补长短,相辅相成。民俗文化翻译是两种文化移植和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由于民俗文化自身的特点,其翻译过程必定充满艰辛,这要求译者除了精通译出语语言文化,对本民族的民俗文化和语言文字也要有深刻了解,真正做到令译本与读者之间进行交流对话。  民俗翻译研究是中国民间艺术文化走向世界的先锋,是中西文化交流互动的载体。研

8、究民俗文化在翻译过程中的诠释策略以及在译出语读者群中的接受程度,有利于文化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对传播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至关重要。  注:本文是河海大学文天学院校级人文社科项目“从文化翻译学角度看安徽民俗翻译”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