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应论看新闻标题英汉翻译中的选择与顺应

从顺应论看新闻标题英汉翻译中的选择与顺应

ID:24453324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从顺应论看新闻标题英汉翻译中的选择与顺应_第1页
从顺应论看新闻标题英汉翻译中的选择与顺应_第2页
从顺应论看新闻标题英汉翻译中的选择与顺应_第3页
从顺应论看新闻标题英汉翻译中的选择与顺应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顺应论看新闻标题英汉翻译中的选择与顺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顺应论看新闻标题英汉翻译中的选择与顺应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交流手段的不断进步,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也不断增加。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不仅关心国内大事,也热衷于通过新闻报道了解国外各类重大事件。作为“题眼”的新闻标题,常常是新闻内容的浓缩和概括,它的优劣将深刻影响读者阅读该篇新闻报道的兴趣。国内读者如果想在第一时间获取国外原汁原味的新闻信息,译者就得在翻译上给予读者最大便利,尤其是利用新闻报道标题的汉译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如何更好地翻译英语新闻标题,让国内读者阅读信息最大化,成为专家学者和翻译工

2、热衷研究的问题。先前对该领域的研究大多涉及新闻标题的翻译原则、方法与技巧。也有学者围绕新闻标题修辞的翻译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闻标题翻译方法与技巧。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闻标题的翻译问题,但却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与指导。本研究尝试运用维索尔伦的语用顺应论,选取国内外权威新闻网站中的新闻标题英汉翻译实例作为语料,试图揭示新闻标题翻译过程的实质。  二、顺应论视角下英语新闻标题汉译的实质  比利时语言学家杰夫?维索尔伦(JefVerschueren)在其1987年出版的新著《语用学新解》(unde

3、rstandingPragmatics)中提出了语用顺应论(AdaptationTheory),指出从“综观”的视角来看待语言的使用,把语言使用中涉及到的物理、社会和心理等因素都考虑在内,相较前人更加全面的解释了人类使用语言的现象。他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这一过程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可能是出于语言内部的原因,也可能是出于语言外部的原因。换言之,是语言使用者根据语境的需要不断选择语言手段,以达到交际意图的过程。维索尔伦把语境分为了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语言语境包括篇内衔接(Conte

4、xtualCohesion)、篇际制约(Intertextuality)和语序(Sequencing),后者包括了语言使用者、物理世界(Physicalentalichasbeen‘vastly’underestimated:aurgesIraqistounitebecause‘theallstepformiaoiaoallstepformiaoallstepforman”,即虽然这只是“HelloKitty”的一小步,但却是她所代表的猫类的一大步。汉译从修辞层面上做出了顺应,这样的译法使得译文不仅保持着原文的

5、原汁原味,又使信息的传递最大化。  新闻标题翻译过程中交际语境的顺应指的是译文应顺应目的语读者的心理世界、物理世界和社交世界。对于心理世界的顺应包括对目的语读者认知和情感的顺应。对物理世界的顺应则涉及对有关时间和空间指示上的顺应。最后,对社交世界的顺应则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两种语言文化间的历史文化和审美等方面的差距,尽可能地消除两种语言沟通交流可能存在的鸿沟。  认知通常被定义为对知识的获得。由于中西方所处的地理环境、政经人文等因素不同,人们了解的事物也各有不同,为一国人民所熟稔的事物,未必为另一国人所

6、知,所以译者在翻译英语新闻标题的过程中,必须要顺应目的语读者的认知水平,把目的语读者的认知环境和认知能力都考虑在内,灵活地进行翻译。例如:  (4)Bride-to-besheds8STONEsoherhusbandcancarryheroverthresholdonabalanceseoff(Nepaign(BBC,August20,2014)  巴西候选人坠机席尔瓦站上“风口浪尖”(中国日报网2014年8月11日)  例(6)中的“两不误”和例(7)中的“风口浪尖”,译者都把英语原标题中蕴含的情感译了出来,

7、使得标题更吸引读者的眼球,同时也使标题变得更加简短明了,顺应了目的语读者的心理世界,同时符合新闻标题的特点。  汉英两种语言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们各自反映着所在国家和民族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因此,语言的使用也必然受限于语言使用者所在的社交世界的影响,这其中包含了一系列因素,包括历史文化因素、宗教信仰因素、审美方式、政治和经济发展因素、社会准则和总体的价值观等。如果仅仅停留在语言表面上的理解,而忽视两种语言背后的“两大片文化”,则很容易产生交际障碍。所以,译者需要在充分

8、了解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对汉语读者的社交世界进行有效的顺应。  (8)Tilburydocks-ajourneyofhopethatendedindisaster(TheTelegraph,August17)  蒂尔伯里港:载梦起航驶向灾难(中国日报网2014年8月21日)  例(8)中的译法符合汉语读者的审美观,且又使标题变得简短有力,吸引眼球。从而顺应汉语读者的审美观。  中西方地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