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酚酸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可行性分析

霉酚酸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可行性分析

ID:24567375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5

霉酚酸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可行性分析_第1页
霉酚酸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可行性分析_第2页
霉酚酸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可行性分析_第3页
霉酚酸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可行性分析_第4页
霉酚酸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可行性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霉酚酸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可行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霉酚酸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可行性分析王春花常熟市中医院,江苏常熟215500[摘要]目的分析霉酚酸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该院自2011年12月—2013年8月以来收治的4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患者(单用强的松治疗无效者、激素抵抗者、激素依赖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强的松联合霉酚酸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尿蛋白定量为(1.01±1.20)g/d明显低于治疗前(7.54±1.12)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52,P=0.012<0.05);且血清白蛋白量(42.1

2、2±4.56)g/d明显高于治疗前(18.41±4.62)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11,P=0.021<0.05);完全缓解率37.5%(18/48)、部分缓解率58.33%(28/48)、无效4.17%(2/48),总缓解率为95.83%(46/48)。结论霉酚酸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疗效确切,具有较高安全性及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jyqkg/d,每日计量不超过60mg。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并详细记录临床表现,治疗6个月后,观察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和24h尿蛋白含量及其肝肾功能情况。1.3疗效评定分

3、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及无效三等级,完全缓解:患者尿蛋白定量转阴,血清白蛋白上升为正常水平;部分缓解:患者尿蛋白水平下降为原来的50%或以上,血浆白蛋白含量有所上升,但未恢复正常水平;无效:患者尿蛋白水平下降未超过原来的50%。1.4统计方法该次所有调查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临床疗效采用%表示,用χ2检验;血浆白蛋白和24h尿蛋白水平采用(x±s)表示,用t检验。2结果2.1不同病种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情况治疗后患者尿蛋白定量为(1.01±1.20)g/d明显低于治疗前(7.54±1.12)g/d,其差异有统计学

4、意义(t=25.152,P=0.012<0.05);且血清白蛋白量(42.12±4.56)g/L明显高于治疗前(18.41±4.62)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11,P=0.021<0.05)。见表1。2.2不同病种的临床疗效情况完全缓解率37.5%(18/48)、部分缓解率58.33%(28/48)、无效4.17%(2/48),总缓解率为95.83%(46/48),不同病种的临床疗效情况,见表2。2.3不良反应48例患者用药后,有1例患者病情反复,因感染而导致尿蛋白增加;2例腹泻;2例带状疱疹;1例口角炎,均经

5、过对症处理,恢复正常。3讨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属于一种比较常见、多发的肾小球疾病,因为疾病本身,使得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严重则会对患者病情治疗造成直接影响,导致病情加重,同时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在我国成人肾病综合征中较为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微小病变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约占所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40%[2]。据调查发现[3],有少数患者抵抗及依赖皮质激素,但绝大多数患者对皮质激素反应较好。尽管采用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但是其带来的副作用也较大,是当前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4-6]。此外,已有临床学者对

6、抵抗及依赖皮质激素患者给予环孢素A治疗,取得一定疗效,但往往导致患者血压升高、肾脏小血管及其损害等问题。因此,探讨新的、副作用较小的免疫抑制药是必要的。我国学者张艳[7]在其文献中报道:选取4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给予霉酚酸酯治疗,起始剂量为1.0~2.0g/d治疗,治疗后3个月后逐渐减量,连续治疗6个月以上,调查实验结果发现: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白蛋白及24h尿蛋白含量得到不同变化,缓解率高达90.00%。表明:霉酚酸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具有显著疗效。霉酚酸酯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同时也是霉酚酸的2-乙基酯类衍生物,

7、而霉酚酸是霉酚酸酯的活性代谢产物,能够抑制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并且能够选择性的抑制T和B淋巴细胞增殖,有效避免药物较为常见的细胞毒性。霉酚酸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以对患者体内的鸟嘌呤核苷酸经典合成途径产生可逆性的抑制作用,并不会对补救途径产生影响。霉酚酸酯可以对T、B淋巴细胞的增殖产生选择性的抑制,从而抑制免疫反应,且生物利用度高,细胞毒性较弱,特异性强[8-9]。该研究中,患者治疗前后的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量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患者总缓解率为95.83%(46/48)。此外,大多数患者长期使用激素,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8、且耐药性较强,并没有由于霉酚酸酯的不良反应而终止其治疗。鉴于该次治疗效果显著,除了霉酚酸酯自身具有的疗效外,还与以下因素有一定相关性。首先,病理类型相对良性,轻微病变占有较大数量;其次,还有部分患者长期合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