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初探

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初探

ID:24588483

大小:54.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初探_第1页
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初探_第2页
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初探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科学探宄性学习初探李义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兴隆庄镇中凡小学272101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的,乂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教师只要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探究内容及目标,组织引领学生参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亲历过程,自主充分地开展活动,就能到达既学会知识与技能,乂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之目的。现就如何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探宄谈谈笔者的点滴看法。一、有结构的材料引导探究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材料,特别是有结构的探宄材料。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实际的探宄课题,提供或学生准备有结构的探究材料,让学生自主开展探究活动,可以使探究活动达到事半

2、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我市的赛课活动中,有一位教师上《磁铁的磁性》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毛线、牙签、大头针、玻璃球、回形针、铁钉、塑料块,学生任意准备两样物体,不料学生准备的材料都是一些学只和文具之类的物体。教学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思考的玩法尽情地用磁铁去玩这些物体,在玩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磁铁有吸引金属的特性。使教师处于尴尬的局面。究其原因是材料误导所致,如果老师在提供或布置学生准备材料时考虑充分点,在金属材料中不光是铁,还有铜、铝等物体,那就能顺利地引导学生发现磁铁能吸引铁的特性,何乐而不为呢。二、质疑中促使探究教学中,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产生迫不及

3、待的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可以使他们在探究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我在教学《浮与沉》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老师提供的泡沬、小卵石、空瓶子、木块、小石子、啤酒盖等材料和学生自己准备的一些材料进行实验。观察有什么现象,有什么疑问。学生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为什么泡沫、空瓶子、木块等会浮,而小卵石、小石子则会沉?为什么啤酒盖轻轻地放在水面会浮,而重点放就会沉呢?那啤酒盖算浮还是沉呢?为什么塑料尺子也会和啤酒盖有同样的现象?空瓶子放入水底怎么会很费力?潜艇为什么在水里能上下自如呢?轮船是铁做的为什么也能浮的水面上,并且还能装很多的货物呢?……然而这些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探宄解决的。三、猜测、

4、辩论、倾听中启迪探究我在教学《周围的空气》吋,出示一个空的烧杯让学生猜•-猜:老师的烧杯中有没有物质?有的学生说没有,因为烧杯是空的呀,没有东西;有的学生说有,是空气。在他们相互争论不休的时候,有一位同学高高举着双手,迫不及待的喊:老师,老师!我来,我玩过空瓶子,把空瓶子口朝下按入里水里,瓶子不会进水,再把瓶U歪一点,就会有许多气泡从瓶U跑出来,说明瓶子里奋空气,我认为烧杯中也应该有空气。这样在他们相互猜测的争辩过程中,倾听他人的看法和见解,互相启迪思维,为后面探究泡沬、砖块、粉笔、小卵石、玻璃球等物体中的空气打下坚实的基础。四、亲历过程中体验探究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育

5、,传统的传授式教育是很难达到这个0标的。小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好动、好奇心强,对周围新奇的事物和现象兴趣浓烈,是天生的探究家。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他们熟悉的容易亲近的、喜欢的、能动手做的、奋兴趣参与的现象和事物,精心设计,耐心细致地组织引领他们像科学家一样真刀真枪地亲历探究过程,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冋、成功与兴奋,从众多的感受和体验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不懈地坚持下去,他们良好的科学素养就一定能养成。五、合作讨论研讨中深化探究未来社会是一个协作型社会,对个人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的要求与曰俱增。即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

6、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能否概括和吸取他人的意见等,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研讨深化探宄,使个人的发现变成大家共享的财富。六、课外延伸中深入探究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教育。然而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单纯地靠课堂四十分钟的探究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从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出发,结合探究活动的实际情况,把课堂的探究活动有意识地从横向、纵向、解决问题、科技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等方面向课外延伸,把大量的探究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大自然中自主地开展探究活动,使探究活动不断地延续下去

7、。比如我在教学完《改变物体沉浮》一课后,要求学生在课外去玩橡皮泥,运用不同方法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冋学们的方法真多:有的做成船形,有的做成空的像饺子、像汤圆,有的借助其他的物体把橡皮泥浮在水面上(这些都是运用改变物体沉浮的条件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还有的同学把橡皮泥做得很薄,轻轻地放在水面上也能浮起来,并提出塑料尺子、三角板等物体也有这种现象(这是新发现,学生对此特别好奇,探究欲望异常强烈),随后同学们对这种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