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六国论》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ID:24595943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六国论》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_第1页
《六国论》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_第2页
《六国论》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_第3页
《六国论》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_第4页
资源描述:

《《六国论》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六国论》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阳烨2007、9、28第一课时学案一、介绍:苏洵,字,号老泉,四川眉山人,著名散文家,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带领儿子、到京城,以所著文章22篇(《几策》2篇、《权书》10篇、《衡论》10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三人合称“”,均列入“”。著有,本文选

2、自。《权书》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本文是其中的第8篇。二、介绍背景:在我国历史上,战国七雄争霸时代,《六国论》中的“六国”即除秦以外的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而原本强大的六国却因宗法势力的强大,因循守旧,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衰落。秦强盛起来后,积极向东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就是所谓“合纵”。但他们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秦采取“远交近攻”的军事战略。韩、魏、楚三国都紧靠秦国,因此直接受到秦国的威

3、胁和侵略。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纷纷割地求和,并最早被消灭;燕、赵、齐三国也相继灭亡。六国灭亡,“非兵不利,战不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绝不仅仅是因为割地赂秦。苏洵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论证,是为其针砭现实服务的。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几多胜少。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骄惰无能,外交上极端软弱。苏洵生活年代(1004年),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找了

4、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三、释题:六国论:六国破灭之论,这是一篇史论。叙述评价历史事实,总结历史教训,讽喻时政。四、读

5、课文,并给下列字注音:赂()邑()厥()暴()露芥()嬴()洎()殆()胜负之数()下咽()为()国者洵()诛()五、本文是史论(议论文),再读课文,找出论点及分论点;并分析本文结构:1、论点:2、分论点:3、结构:可分为部分,第一部分为第段,提出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第二部分为段,围绕中心论点,论证两个分论点——“赂秦而丧”、“不赂者以赂者丧”;第三部分为段,总结六国破灭之教训,劝谕当朝统治者“”。六、学习第一段:解释划线的重点字词并翻译整个句子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2.赂秦而力亏,破灭

6、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3.不赂者以赂者丧4.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问: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引发以下议论。七、学习第二段:解释划线的重点字词并翻译整个句子5.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