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配合探讨

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配合探讨

ID:24705025

大小:69.9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6

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配合探讨_第1页
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配合探讨_第2页
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配合探讨_第3页
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配合探讨_第4页
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配合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配合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配合探讨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317500[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4月-2015年5月行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患者60例的资料,总结临床围术期的护理配合。结果:60例患者经由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后,1例于术后晚上便血,经对症处理后有效止血;1例穿孔,经肠镜下荷乜夹处理后改善。结论:临床给予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作用显著,可预防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值得借鉴。关键词: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护理配合;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95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2、01-5213(2016)08-0169-01息肉是一种特殊疾病,指黏膜表面突出的赘生物,大性息肉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腹泻、肠梗阻等病症。报告显示,息肉包括腺瘤、增生性肿瘤等类型,若处理不及时,将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均借助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治疗,具有创伤小、疼痛度轻等特点。此外,临床手术处理中做好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提高疾病效果。下面,将我院患者资料整理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4月-2015年5月行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患者60例的资料,其中,女性患者28例,男性患者32例,年龄段35-70岁,平均(50

3、.2±1.5)岁。60例患者均符合疾病诊断,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意向书。1.2方法60例患者均于肠镜检查下实施高频电凝切除术、圈套结扎术等。待息肉组织切除后,将其送至病理科进行检验,以明确诊断疾病,解除临床症状。圈套结扎术:主要适用于高位息肉。内镜下,使用长柄套扎器对准息肉组织,将圈套于息肉蒂根部,等待自然脱落;高频电凝切除术:适用于高低位小息肉。于内镜设备下找寻息肉,使用高频电凝器烧灼息肉根部,先凝后切,反复割切。氩气刀凝固术:进镜到息肉处,缓慢推近镜头,充分观察病灶,选择合适的角度,插入氩离子凝固器导管,行氩气刀凝固

4、处理。若手术过程中少量出血,需实施对症处理,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创伤表面;若手术创面出血量火,可实施钛夹止血,预防穿孔。检查结束后,需帮助医师一边退镜-边抽气,缓解腹胀。1.3结果本次调查的60例患者,经由针对、奋效的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处理后,获得显著性效果。其中,1例于术后晚上便血,经对症处理后冇效止血;1例穿孔,经肠镜下荷包夹处理后改善。2护理2.1术前护理2.1.1术前评估患者进入医院后,医护人员需立即评估患者情况,包括:既往史、过敏史等。同吋,还需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机体情况,行基础化的血、尿、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査。2.1.2心理护理积极、主

5、动的和患者交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的操作方法、0的等相关内容,使每位患者均初步了解自身疾病,缓解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邀请成功手术者和患者交流经验,通过这种现身说教的方式帮助患者树立疾病治愈信心,提高手术操作配合度;尽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心理、生理需求,以消除对手术的恐惧感;告知患者由于肠腔充气极奋可能出现腹胀、牵拉不适等现象,并告知患者解决该现象的方法,使其积极配合该操作[2】。2.1.3术前准备①手术操作前期,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更换病员服;②情况允许时准备便器,教会患者床上排便的方法;③术前2-3天叮嘱患者以易消化类食物为主,

6、术前当晚摄入无渣流食,术前8小吋禁食,4小吋禁水;④肠道准备。术前清晨6点,将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放于刻度瓶中,加入温水搅拌,待完成溶解后让患者服下。初次服用以600.0mL为宜,随后每15分钟服用1次,每次250.0mL,全部喝完后继续服用温开水,直到排出清水样便;⑤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由于内镜检查的操作幅度大,故需于患者右手臂留置静脉针,便于术中用药;⑥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来说,需根据实际情况对症处理[3]。如:高血压患者术前检测血压指标,于医嘱下舌下含服硝苯地平药物;低血压患者则于术前行葡萄糖的静脉推注处理。2.2术中护理帮助患者取合适

7、体位,以左侧卧双腿屈曲位为主,叮嘱其内镜检査过程中根据医嘱执行相关检査,禁止随意摆动肢体。M吋,护理人员帮助医师建立静脉通道,连接脉氧心电监护仪;检查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变化情况,询问是否存在不适,一旦出现异常,需立即对症处理。2.3术后护理2.3.1基础护理手术结束后,需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等情况,观察患者记忆力、定向功能,便于评估术后的神志清醒度。行无痛检查、全身麻醉的患者需行监护器观察24小时;局部麻醉患者每2小时检测一次生命体征,持续24小吋。术后观察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呼吸等指标变化情况,一旦发现血压指标降低、

8、呼吸加快等情况,说明极旮可能为出血征兆,需立即通知医师处理。本次1例患者术后出血,因发现、处理及吋,获得显著效果[4]。2.3.2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内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