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教育中的-奖-与-罚-

学生教育中的-奖-与-罚-

ID:24826395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5

学生教育中的-奖-与-罚-_第1页
学生教育中的-奖-与-罚-_第2页
学生教育中的-奖-与-罚-_第3页
学生教育中的-奖-与-罚-_第4页
学生教育中的-奖-与-罚-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生教育中的-奖-与-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生教育中的"奖"与"罚"  学生教育中的"奖"与"罚"    文/黄志清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进行奖罚的教育活动,但在使用奖罚手段时,应注意适度、适当使用。    关键词:奖罚;教育效果;情绪    老师在对学生教育时,经常要进行表扬、批评、奖励、处罚等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控能力、纪律性以及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恰当运用奖罚手段是一门艺术,使用不当则适得其反。为了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老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奖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客观、公正的奖罚能达到较好的教育目的。奖罚标准要

2、前后一致,如要改变,一定要让学生感到有充足的理由。奖罚之前先将标准公之于学生,让学生能根据标准激励和约束自己。奖罚要对事不对人,在评判具体行为和事件的是非功过时,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要深入调查,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再去处理;避免由于不了解事情缘由而造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紧张。    奖罚应不论亲疏,不计前嫌。不要把奖罚集中在某一个学生身上,任何人都不是全好或全坏;要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活动中,树立不同的榜样,以便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别人和自己的优、缺点,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使受奖的学生不孤立,受罚的学生也不会脱离集体,都

3、能健康成长。当教师发现对学生的批评不正确时,要立刻在适当场合做自我批评,让学生获得自尊,不要留下痛苦和创伤。    二、奖罚的力度、次数和时机    奖罚的力度要适当,应与学生的努力程度相一致。过重的奖罚可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过轻的奖罚又可能使它失去作用。奖罚的次数也要适当,不要吝惜表扬、奖励;(..)也不要滥用批评、惩罚,防止学生产生厌倦、轻视心理;更不要因为学生不听话,就加重惩罚。    奖罚时机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教师应当善于利用集体的力量,利用群体压力来改变后进学生,激励优秀生。有时遇到学生一时不能接受批评时,教师应立即停止批评,切不可为了维护

4、自己的尊严,采取高压政策企图把学生的"气焰"压下去。虽然教师常常胜利,但这只是表面的胜利,对改正学生的错误毫无益处,甚至适得其反。    三、奖罚方式的选择    奖罚一定要从善良的动机、促进学生进步的愿望出发。方法要得当、态度要严肃认真,要多表扬、奖励,少批评、惩罚。奖励更能使人产生内趋力和自觉性,而惩罚则难以产生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生进行批评时,可先表扬其优点,使其感到没有包袱背在身上,能轻装前进;或先谈些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对其提出较低要求,使其有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勇气,然后逐渐提出较高要求。因为要求过高,会让学生望而生畏,往往难以接受。    教师不要

5、轻易在全班学生面前批评某个学生,尤其不要在异性学生面前揭短,这样会伤害当事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助长其消极、沮丧情绪。一般说来,只要不是重复犯错误,都应该为之保密,也不要在办公室里大声斥责学生,让学生感到在教师和同学面前失去自尊。这样做可以缩短师生距离,减轻学生压力和精神负担,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一定要在全班批评某位学生,可以先征询被批评学生的意见;最好在表扬中夹带批评,告诉全班学生,这个学生已经知道自己的错误,并下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    在奖励方面,要多评单项奖,少评集体奖。集体奖不应只是一张奖状,应给每个学生发点奖品,证明其在获集体奖中所起的作用。教师应

6、努力让学生感到,只要付出艰苦努力,就能取得成绩;取得突出成绩,就能得到表扬、奖励;奖励的形式又是最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形式。    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奖罚时,应注意:(1)要"多奖少罚,重奖轻罚";(2)要虚实结合,"奖实罚虚";(3)要得到家长和班上学生的支持。    总之,教师要巧妙运用奖罚这一管理手段,尽可能让奖罚公正,维护奖罚的严肃性,做到制度管人,有奖有罚,奖罚分明。只有这样,才能使制订出的奖罚制度准确实施而不流于形式,才能增强学生的信任度,才能长期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治能力,避免厌倦情绪的产生,从而使"奖罚"手段在学生教育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7、    (单位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浅谈中学生的教育问题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新形势下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班主任能做点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