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如何读懂诗歌》导学案

高中语文《如何读懂诗歌》导学案

ID:24922625

大小:123.1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7

高中语文《如何读懂诗歌》导学案_第1页
高中语文《如何读懂诗歌》导学案_第2页
高中语文《如何读懂诗歌》导学案_第3页
高中语文《如何读懂诗歌》导学案_第4页
高中语文《如何读懂诗歌》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如何读懂诗歌》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如何读懂诗歌》导学案预习案预习目标在“温故”中试总结读懂诗歌的基本方法。预习方法1、结合导学案看《唐诗宋词》,自主梳理、建构本课知识体系。2、完成预习内容,并理清存在的问题。预习内容1、默写《房兵曹胡马》《天净沙·秋思》《声声慢》,思考:你是如何完成对这三首诗歌的解读的?声声慢李清照房兵曹胡马天净沙·秋思我是这样解读的:2、结合《唐诗宋词》模块,你还有哪些解读诗歌的方法?请举例说明:方法诗例⑴⑵⑶⑷⑸课堂案学习目标1、梳理、归纳读懂诗歌的一般方法2、能够进行能力迁移,读懂诗歌学习思路温故而知新,每个知识点都“由课本中来,到高

2、考中去”。学习方法师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一、温故,交流“预习案”的思考问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6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二、梳理,进行读懂诗歌的方法探讨、实践请联系课本方法,试解读例1、(08安徽卷)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

3、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我的解读:方法归纳:例2、(08山东卷)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我的解读:方法归纳:例3、(09山东卷)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我的解读:方法归纳:例4、(04全国卷)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的解读:方法

4、归纳:三、自主总结:如何读懂诗歌?四、课堂演练请综合运用本节课所归纳的方法,对下面这首诗歌进行解读:(09安徽卷)小重山·端午[元]舒頔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你的解读:你运用了哪些方法?巩固案【日作业】一、必做题:(10分钟)1、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2、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下面这首诗歌的解读,并迁移高考,解答相关高考题目:(0

5、9四川卷)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你的解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①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②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二、选做题:(8分钟)(09广东卷)月杜甫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战后,杜甫曾闲居于此

6、。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你的解读?①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②从“万里”、“时时”、“夜久”五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当日小思】你的收获?你的疑问?你的建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课外赏读】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情感美陆机在他的《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也说“诗者,吟咏性情也”。我们今天阅读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留下来的那些洋溢着真情的伟大诗篇时,无不感受到这种真挚的情感

7、给我们带来的审美愉悦和震憾人心的力量。这种真挚的情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深沉的爱国情为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独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孕育了一大批热爱祖国的仁人志士,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爱国诗人。他们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深沉的爱国精神,是华夏历史上动人心魄的精神文明之花。他们留下来的无数诗篇,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如明代诗人杨继盛的《就义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这是诗人面对死亡高唱的充满凛然浩气的爱国壮歌,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诗人炽热无比的爱国热情,至死不忘报效国家的雄心壮

8、志。二、浓烈的思乡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炎黄子孙有着浓重的思乡情结,她蕴涵着对故乡亲友的挚爱,对故乡山水的依恋。古代诗人写有太多的游子诗,抒发着各不相同却又极为相似的故乡之情。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