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诗歌》导学案

《如何读懂诗歌》导学案

ID:7065267

大小:8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2-04

《如何读懂诗歌》导学案_第1页
《如何读懂诗歌》导学案_第2页
《如何读懂诗歌》导学案_第3页
《如何读懂诗歌》导学案_第4页
《如何读懂诗歌》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读懂诗歌》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胶州一中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材料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如何读懂诗歌导学案编制人:张玉萍傅成盛梁桂玲使用时间:2010-11预习案预习目标在“温故”中试总结读懂诗歌的基本方法。预习方法1、结合导学案看《唐诗宋词》,自主梳理、建构本课知识体系。2、完成预习内容,并理清存在的问题。预习内容1、默写《房兵曹胡马》《声声慢》《天净沙·秋思》,思考:你是如何完成对这三首诗歌的解读的?天净沙·秋思房兵曹胡马声声慢李清照我是这样解读的:课堂案学习目标1、梳理、归纳读懂诗歌的一般方法2、能够进行能力迁移,读懂诗歌学习思路温故而知新,每个知识点都

2、“由课本中来,到高考中去”。学习过程一、温故,交流“预习案”的思考问题8二、梳理,进行读懂诗歌的方法探讨、实践请联系课本方法,试解读。例1、【10山东卷】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我的解读:方法归纳:例2、【10辽宁卷】雨陈与义①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注】①陈与义

3、(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我的解读:方法归纳:例3、【10江西卷】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8我的解读:方法归纳:例4、【10湖北卷】鹊桥仙•七夕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4、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注】争:怎。我的解读:方法归纳:三、自主总结:如何读懂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堂演练请综合运用本节课所归纳的方法,对下面这首诗歌进行解读:【10年天津卷】峡口送友人送蜀客司空曙雍陶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6、你的解读:你运用了哪些方法?8巩固案【作业】(10分钟)1、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2、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下面这首诗歌的解读,并迁移高考,解答相关高考题目:【09广东卷】月杜甫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战后,杜甫曾闲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你的解读?①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②从“万里”、“时时”、“夜久”五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

7、作用。(4分)【当日小思】你的收获?你的疑问?你的建议?8【课外赏读】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情感美陆机在他的《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也说“诗者,吟咏性情也”。我们今天阅读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留下来的那些洋溢着真情的伟大诗篇时,无不感受到这种真挚的情感给我们带来的审美愉悦和震憾人心的力量。这种真挚的情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深沉的爱国情为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独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孕育了一大批热爱祖国的仁人志士,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爱国诗人。他们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深沉的爱国精神,是华夏历史上动人心魄的精神

8、文明之花。他们留下来的无数诗篇,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如明代诗人杨继盛的《就义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这是诗人面对死亡高唱的充满凛然浩气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