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和观察蚯蚓》

《饲养和观察蚯蚓》

ID:24931029

大小:69.4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饲养和观察蚯蚓》_第1页
《饲养和观察蚯蚓》_第2页
《饲养和观察蚯蚓》_第3页
《饲养和观察蚯蚓》_第4页
资源描述:

《《饲养和观察蚯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饲养和观察蚯蚓》1.教材分析木课内容为第五单元的第1章中第2节的第二课时,学生对陆生动物在呼吸、运动等方面与陆生环境相适应有了初步认识。蚯蚓是适应陆地环境最典型的环节动物代表。木课重在对蚯蚓进行实验、观察、探究,进一步认识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2.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往往对蚯蚓缺少亲切感,女孩子还会有恐惧心理。但初中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为满足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在课前布置学生饲养和观察蚯蚓,课内主要通过观察、探究、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并进行情感教育。3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饲养和观察蚯蚓,阐明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点。(2)说出蚯蚓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及其对自然界的意义。2、能力目标(1)培养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2)通过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协助的能力。(3)培养学生判断、评价、总结和概括的能力。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心,树立“动物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的观念,强化“生物与其环境想适应”的观点。(2)通过把蚯蚓放归到自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力2.教学重点1、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宄蚯蚓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2

3、.利用多种感官,采用多种方法对蚯蚓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的学>」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3.教学难点蚯蚓在呼吸,运动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4.教学准备活的蚯蚓、硬纸板、玻璃板、解剖盘、小电简、烧杯、棉球、食用醋、纸巾(报纸)、培养皿、放大镜、镊子5.教学策略从生活实际经验出发,力求在观察、探究分析、操作、尝试、交流合作等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形成冇效的学习策略,从中

4、学到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6.教学程序课前准备提前一周让小组长组织组员找蚯蚓,并把找到的蚯蚓分发给组员饲养。让学生在寻找和饲养蚯蚓的过程中观察蚯蚓的生活W性和形态特征。课堂活动1、运用科学发现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理念首先用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段景物描写来启发学生观察需要调动多种感觉器官,然后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为学生开始进行探究实验提供原始动力,使学生体验科学概念、原则形成的过程,从中培养学生事实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潜心探究生物科学理念的信心。2、认真观察,走好探究第一步各小组那出课前收集的蚯蚓,认真观察,提出本组成员想要探宄的问

5、题。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教师的引导,一共拟订了8个问题:(1)蚯蚓喜欢在什么环境中生活?(2)蚯蚓的形态是什么样的?3)怎样区分蚯蚓的头部和尾部?(4)蚯蚓是怎样运动的?有足吗?(5)蚯蚓怎样呼吸?(6)蚯蚓能再生吗?(7)蚯蚓有眼晴,能看见物体吗?(8)蚯蚓有耳朵吗,能听见声音吗?然后各小组实验时从这8个问题中任选4个作出假设,选取实验材料进行探究。3、深入探究,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开始探究前老师要对实验设计进行引导:(1)设计内容: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方法等。(2)设计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3)学生

6、自行研究教师提出要求:小组内观察、探究、交流,小组长作简单记录。学生自行研究,教师巡冋指导。4、讨论交流,展示实验成果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小组探究的内容、方法和结果,苏他组的冋学可提出质疑和补充。染后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蚯蚓适于适应土壤生活(陆生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5、创新评价,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1)全体同学互评:评出“最佳活动小组”、“最佳创意奖”、“最佳表达奖”、“最具勇气奖”等集体和个人的多个奖项,对冋学的学习态度和探究能力等做评价。(2)教师点评:对本节课各小组的表现及全班同学的总体表现做点评,对敢于挑战权威和提

7、出有创意问题的极力表扬,并让其他同学向他们学A)。让号召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验中,在注重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能力的培养。6、巩固应用,课外延伸(1)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如何,它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2)总结观察和探究的方法,应用今天学到的研究方法再研究一种小动物。来稿曰期:2009-09-1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