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和观察蚯蚓.doc

饲养和观察蚯蚓.doc

ID:52327962

大小:31.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6

饲养和观察蚯蚓.doc_第1页
饲养和观察蚯蚓.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饲养和观察蚯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饲养和观察蚯蚓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饲养和观察蚯蚓,阐明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点。(2)说出蚯蚓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及其对自然界的意义。2、能力目标(1)培养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2)通过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协助的能力。(3)培养学生判断、总结和概括的能力。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心,树立“动物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的观念,强化“生物与其环境想适应”的观点。2、通过把蚯蚓放归到自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力教学重点1、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蚯蚓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与思考

2、表达与交流等的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教学难点蚯蚓在呼吸,运动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教学准备活的蚯蚓、硬纸板、玻璃板、解剖盘、小电筒、烧杯、棉球、食用醋、纸巾(报纸)、培养皿、放大镜、镊子教学策略从生活实际经验出发,力求在观察、探究分析、操作、尝试、交流合作等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从中学到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学程序课前准备1、按照教学目标,制订四个探究活动和基本的探究方法:(1)观察实践法、模拟实验法:通过饲

3、养和观察蚯蚓,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通过模拟实验对蚯蚓喜湿喜阴习性进一步探究。同时激发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2)实验观察法:通过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形态结构,了解蚯蚓在形态结构上,具有哪些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培养观察能力。(3)模拟实验观察法:通过设计模拟对照实验观察蚯蚓的运动方式。进一步了解其支持和运动的结构。(与陆生环境相适应)。(4)实验观察法:通过设计探究实验,观察蚯蚓对不同刺激和对身体不同部位刺激的反应不同,进一步了解蚯蚓神经系统的完善。(与陆生环境相适应)。2、各班学生根据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自愿加入以上活动小

4、组,要求课前以分配的课题为主目标,其他未分配的课题作为副目标,进行分组自主活动。课堂上按导学卡进一步探究总结并交流汇报展示,以主课题为目标的活动小组负责展示探究过程,并归纳和总结,以副课题为目标的活动小组负责提出各种问题,要求主课题小组成员进行解答。3、老师课前协助各课题组的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和参与实验探究活动。课堂活动(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蚯蚓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动物,分布很广。在生活实践中,同学们对蚯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有了初步的了解.。老师根据同学们最关心的一些有关蚯蚓的问题设计了四个活动小组,下面就请同学们各就各位开始你们的探究活动。时间是5-10分钟(2

5、)汇报交流:(每组不超过5分钟)第一活动小组交流展示探究结果:蚯蚓的生活习性。其他小组成员提出质疑,课题组同学负责解答,其他小组派代表给予小组评价。第二、三活动小组汇报他们实验过程及结果,并总结概括出蚯蚓与其陆生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其他小组成员提出质疑,课题组同学负责解答,其他小组派代表给予小组评价。第四活动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让大家进一步了解蚯蚓具有较完善的神经系统,适于陆生环境。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质疑,该小组同学负责解答,其他小组派代表分别给予小组评价。。(3)课堂知识小结: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蚯蚓适于适应土壤生活(陆生环境)的形态结构和

6、生理功能特点。课堂评价小结:1、全体同学互评:评出“最佳活动小组”、“最佳创意奖”、“最佳表达奖”、“最具勇气奖”等集体和个人的多个奖项,并根据学生参与程度及表现度按比例计入期末开放式考评成绩。2、教师点评:对本节课进行阶段性评价,对敢于挑战权威和提出有创意问题的同学大张其鼓的表扬,并号召向他们学习。课后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