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抗血管生成研究进展论文

乳腺癌抗血管生成研究进展论文

ID:25043583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7

乳腺癌抗血管生成研究进展论文_第1页
乳腺癌抗血管生成研究进展论文_第2页
乳腺癌抗血管生成研究进展论文_第3页
乳腺癌抗血管生成研究进展论文_第4页
乳腺癌抗血管生成研究进展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乳腺癌抗血管生成研究进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乳腺癌抗血管生成研究进展论文【关键词】乳腺癌;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VEGF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1。由于乳腺癌早期即可出现淋巴道及血行转移,因此乳腺癌尤其强调综合治疗。20世纪70年代初Folkman2等提出肿瘤生长、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的学说后,抗血管生成已成为肿瘤生物靶向治疗研究的主要方向,也成了提高乳腺癌治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就乳腺癌抗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肿瘤血管生成基础研究1.1肿瘤血管生成学说肿瘤血管生成(tumorangiogenesis)是指肿瘤细胞诱导的微血管生长及肿瘤微环境中

2、血液循环建立的过程,对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都有重要作用3。1971年,Flokman提出肿瘤生长有赖于新生血管形成.freela4提出血管生成切换的概念,阐明了实体肿瘤生长、转移与新生血管的关系。他们将肿瘤生长分为两期:(1)血管前期:又称无血管期,肿瘤直径不超过1~2mm,通过弥散作用与周围组织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如果没有新生血管长入,肿瘤细胞处于休眠状态或发生退化;(2)血管期:肿瘤直径超过2~3mm,需要依赖肿瘤血管供氧、获取营养及排泄废物。此阶段肿瘤局部出现大量新生毛细血管,肿瘤细胞呈指数生长,并向周围组织浸润。新生血管网的形成还为肿瘤转移提供通道,原发

3、肿瘤的大量肿瘤细胞可由此进入血液循环并向周围组织器官浸润转移。Folkman等5进而假设通过抑制血管生成便可抑制肿瘤的生长,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也有学者称之为肿瘤休眠疗法6)的理论与实践从此得以确立和发展。1.2肿瘤血管生成步骤肿瘤血管生成过程包括以下5个步骤:(1)刺激因子(如缺氧等)使宿主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2)纤维蛋白外渗,使正常的、抑制血管生长的基质发生变化。(3)激活胶原酶,破坏基底膜,引起细胞外基质重新塑形。(4)血管生成因子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穿破基底膜。(5)新的血管内皮细胞排列成管状(tubular),内部贯通,血管生成,血流进入肿瘤。

4、这些步骤都受到复杂的调控。与正常的血管生成相比,肿瘤血管生成有以下特点:(1)生长失控:受肿瘤组织分泌的过量生长因子刺激而生长失控,有l0%~20%的血管内皮细胞始终处于DNA合成状态。(2)异型性:肿瘤血管管腔不规则,基底膜薄,无周细胞(pericyte)或平滑肌细胞包围,因而很少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舒缩。(3)高通透性:因血管基底膜的不完整性而呈高通透性的特点,此外VEGF也可通过诱导血管基底膜上窗孔和囊状空泡的形成提高通透性。这与肿瘤的恶性渗液和胸腹水产生有关。1.3肿瘤血管生成调控因子许多实验研究表明,血管形成是血管生成因子上调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下调作用

5、的结果7。正常生理状态下,血管生成因子与血管抑制因子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调控着机体血管生成。肿瘤发生时,该动态平衡被打破,导致血管的异常增生。目前发现的促血管生长因子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抑制剂是一大组金属离子依赖的蛋白酶,它能降解细胞外基质中的各种蛋白成分,在恶性肿瘤的侵袭中具有重要作用13。新伐司他(neovastat)是MMP抑制剂中研究较多的,是鲨鱼软骨提取物AE一941的衍生物,具有口服活性。在乳腺癌骨转移模型中有抑制骨转移的作用,在I/II期临床试验中,无论

6、是单一用药或是与传统化疗联合用药,它都是治疗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有效的药物。对乳腺癌的研究正处于II期临床试验14。2.3拮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被认为是众多参与血管生成的内源性生长因子中最重要的。VEGF与VEGF受体(VEGFR)结合,激活受体酪氨酸激酶,引起一系列的信号传导,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最终引起新生血管生成。(1)Bevacizumab(贝伐单抗,Avastin)是一种重组人源化抗VEGF的单克隆抗体(rhuMAb-VEGF),通过抑制VEGF与其受体的特异性结合,阻断VEGF的生物学效应,进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目前正在评估

7、Bevacizumab联合化疗治疗各种实体瘤。用静脉注射给药的方式已经进行了I期和Ⅱ期临床试验,对晚期乳腺癌用药结果显示出良好的目标应答和疾病稳定性14。(2)Angiozyme是人工合成的RNA构成酶,其作用目标是VEGF受体Fit-lmRNA。I期临床实验显示Angiozyme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无明显的毒副作用。Ⅱ期临床试验对45个Ⅳ期转移乳腺癌病人进行,发现血液中可溶性的VEGFR-1减少了,但应答率并没有临床意义14。2.4内皮毒素通过干扰血管内皮细胞的趋化和游走能够阻断血管生成。整合素尤其ανβ3在游走的内皮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连接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免疫组

8、化研究证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