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ID:25122357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8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_第1页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_第2页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_第3页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_第4页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09年09月15日吴作银[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角色教师作为角色身份的出现原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首先将其引入社会心理学,并创立了角色理论。所谓“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1分析教师的角色,明确教师自己的角色身份,对教师充分地扮演好教师角色就具有积极的意义。在过去,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已经给教师冠以诸多美名,如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

2、们对教育观的提升,这些美名逐渐退色。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当好新时期新教师的首要任务。正如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十反思。不同时代的社会对教育的不同要求就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不同。然而,一直以来,教师执行教学任务,代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启动者,成为名副其实的课堂权威和课程实施的工具。教师对于课程来说,只有选择“怎样教”的权利而没有选择“教什么”的权利,教师考虑的是怎样将国家规定的课程有效地教给学生。教师则成了传授科学知识的道具、载体。教师所承担的是“扬声器”式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机械的“照本宣科”,对着

3、文本宣读。单行线的、就范式的和接受式的单向传递知识是教师传统教学的特点。教师的角色定位正如《辞海》所说:“向学生传授知识”。面对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和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首先要求教师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作为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只有客观地,科学地、合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角色,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也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才能充分理解新课程,保证新课程的有效事实。传统的教师角色在新课程的背景

4、下已基本上不适应了,或者说是远远不够了。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教师必须确立自己政治者、法律者和伦理者角色,建构者、组织者、开发者和创造者角色,设计者、研究者和实践者角色,合、交流者和指导者角色,促进者和评价者的角色,以及参与者、决策者和管理者角色等多元整合的教师角色,并能尽快适应它。这是新课程改革要求,也就是新时代基础教育的要求。它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前提。一、作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政治者、法律者和伦理者的角色新课程改革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5、。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首要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的形成必须是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前提之下进行的。“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观点。起着行为取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表现为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职业价值观、生活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等。受到主体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地位、教育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是具体的、历史的。”《辞海》(1999年版,第266页)也就是说,正确的政治观、道德观、职业观、生活观、人生观和民主的法律意识是形成正确价值观核心。在新课程目标下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中

6、心,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并加强政治思想的教育,提高民主法律意识和崇高的道德观念、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克服盲目的教师权威和无视法律的行为。反之,教师忽视政治思想和法律意识就谈不上德育教育和人格素质的提升,导致体罚学生的现象,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爱国之心,无视国家法律,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低下。结果是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更严重的会导致学生的犯罪率上升。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就要求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高度的政治觉悟的人、民主的法律意识强的人和具有崇高的伦理道德观念的人。二

7、、作为课程结构的建构者、组织者、开发者和创造者的角色新课程改革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在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传统课程理念下,教学计划或课程计划是教学的“法律文件”,它规定的教学是不允许任意改动的。在这种教学计划控制下的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革新化成长,扼杀了创新型人才的出现。而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则有较大的运做空间和时间。开放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是新课程的特点。作为教师应具备创设

8、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和开发校本教育资源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能够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资深生活和社会实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