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ID:25210405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8

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诊断与治疗_第1页
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诊断与治疗_第2页
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诊断与治疗_第3页
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诊断与治疗_第4页
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诊断与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诊断与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诊断与治疗作者:林镇荣吴盛荣苏剑王恩国马焕林吴杰曾润铭【摘要】  目的:探讨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诊断治疗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24例。患者外踝均采用钢板固定;内踝:19例采用松质骨螺钉固定,3例采用三叶草钢板固定,2例采用克氏针固定;后踝:均采用松质骨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均采用单枚螺钉经或不经钢板孔固定。结果:依据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症状和X线征评定疗效:本组优15例,良6例,可2例,差

2、1例,优良率为87.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深部感染,断钉等情况。结论:术前全面评估,正确的手术方法及技术,精确的解剖复位固定是提高踝关节骨折疗效的关键。【关键词】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治疗  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AnkleJointFracturebinedosisSplit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resultofanklejointfracturebinedosissplit.Method:24paitiented

3、ialanklefracturepatient,andplaneosissplitptomeandX-ray,andamong24cases,excellent15,good6,favorable2and1badent,operationmethodsandexcellenttechniqueisessentionalforthesatisfiedtreatment.  Keyosissplit;Operation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19~61岁,

4、平均41.6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0例,坠落伤6例,砸伤5例,跌倒扭伤3例,均为单侧肢体损伤。其中9例为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2例,脊柱骨折3例,骨盆骨折1例,腹部闭合性损伤1例。按AO-Danis-的腓骨后外侧,以平行于胫距关节面且向前倾斜25°~30°方向穿过腓骨两层皮质至胫骨,固定1枚直径为3.5~4.5mm较长皮质骨螺钉,注意螺钉尖部接近但不达到胫骨另一侧骨皮质。于内踝内后侧做一弧形切口,整复并维持骨折对位后用1~2枚松质骨加压螺钉固定,若内踝骨块较小,用克氏针加钢丝行张力带固定。对于开放骨

5、折、脱位,开放骨折处行彻底冲洗,铺无菌巾和清创,首先对创口处骨折整复固定,若清除关节内粉碎游离骨片后遗有骨缺损,则取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器选择和固定方法同上,同时修补断裂的肌腱韧带。本组有1例合并内踝处软组织缺损,Ⅰ期采用足内侧皮瓣转移修复。术毕于关节腔放置负压引流(持续24~48h)。术后早期行足趾和踝关节背屈活动,依据X线片所示骨折愈合情况决定部分负重和完全负重时间。  2结果  本组2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0.9~2.2年,平均1.4年。未发生切口和伤口感染及断钉现象,1例转移皮瓣均成活。骨

6、折愈合时间为10~15周,内固定平均去除时间30周。疗效依据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症状和X线征评定:优(踝关节功能正常,行走无肿痛,X线示骨折解剖复位且愈合)15例;良(踝关节功能正常,行走时偶有轻微肿痛,X线示骨折解剖复位且愈合)6例;可(踝关节功能轻度受限,行走时明显肿痛,X线示骨折愈合)2例;差(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15°,行走时肿痛剧烈需治疗,不能从事日常工作,X线示踝穴间隙变窄,外踝上移,发生创伤性关节炎)1例。优良率87.5%。  3讨论  踝关节是一个高度适配的关节,无论在什

7、么位置,距骨与踝穴内各关节面均有密切接触,胫距关节任何小的侧向移位都会导致软骨面上应力分布的明显异常。Ramsey和Hamilton[1]实验发现:距骨外移1mm时胫距关节面接触面积平均减少42%,继续外移,则继续减少,但幅度不大。所以对于踝关节骨折。必须尽量做到解剖复位和恢复关节的稳定性。  3.1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判断下胫腓联合分离主要依靠X线片,X线片表现为B型骨折且外踝斜形骨折高于踝关节水平或C型骨折踝穴位片显示下胫腓间隙增宽、踝关节面不平行、内侧关节间隙增宽、Shenton线出现台阶

8、等。靳安民等[2]认为在踝关节正位片中若距骨与内踝之间的间隙大于5mm,下胫腓联合间隙大于5mm,即可诊断为下胫腓联合分离。但仍有些患者会被漏诊,可能因院前救治及医生诊疗操作过程中给予复位,或摄片位置不够标准。故对于怀疑病例,应在术中向外牵拉腓骨进行检查,如腓骨向外移位大于4mm,则表明联合韧带完全撕裂,也可外旋患足,在C型臂下观察下胫腓间隙的改变。对于三踝骨折或粉碎性骨折,建议术前做CT三维重建检查,CT通过冠状面和矢状面扫描,结合三维重建可发现2~3mm的分离损伤,有助于医生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