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论文

24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论文

ID:25244743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9

24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论文_第1页
24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论文_第2页
24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论文_第3页
24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论文_第4页
24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24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4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24例胃肠间质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CD117、CD34、SMA、S-100染色特点分析。结果24例胃肠间质瘤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其中21例CD117和18例CD34标记阳性,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和75%。结论胃肠间质瘤是胃肠常见的间叶性肿瘤,缺乏定向分化。CD117和CD34标记阳性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韩静绮(1973~),女,汉族,河南籍,主治医师【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免疫组织化学CD117CD34AbstractObject

2、iveToinvestigatethepathologicandimmunohistochemicalfeaturesof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Methods24casesofGISTmunohistochemistrystainingincludingCD117.freelongthem21casesportantroleinthediagnosisofGIST.KeyaltumorsImmunohistischemistryCD117CD34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

3、rs,GIST)是一组具有非定向分化的、具有不同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的消化道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1]。自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GIST概念以来,人们才逐渐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肿瘤实体,与胃肠道的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区分开来。本文通过对24例GIST行组织学观察并结合免疫组化检测进一步探讨GIST的形态学特点以及诊断要点。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源于2003年6月至2007年9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外科手术切除、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胃肠间质瘤的24例病例。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4μm),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应用SP法,设阳性及阴性对

4、照。抗体选用CD117、CD34、SMA、S-100(福建迈新公司产品)。1.2GIST组织学良恶性判断标准参照Fletcher等[2]提出的诊断标准进行分类。恶性指标有:(1)肿瘤具有浸润性;(2)肿瘤出现远近脏器转移。潜在恶性指标有:(1)胃间质瘤直径﹥5.5cm,肠间质瘤直径﹥4cm;(2)胃间质瘤核分裂象﹥5个/10HPF,肠间质瘤核分裂象﹥1个/10HPF;(3)肿瘤出现坏死;(4)肿瘤细胞有明显异型性;(5)肿瘤细胞生长活跃,排列密集。当肿瘤具备一项恶性指标或两项以上潜在恶性指标时,视为恶性GIST;有一项潜在恶性指标时,视为潜在恶性GIST;没有

5、上述指标时,视为良性GIST。1.3免疫组化结果判断及分型肿瘤细胞胞浆呈棕黄色,阳性细胞﹥10%者判为阳性表达,不表达或阳性细胞﹤10%者判为阴性表达。分型以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区分,若SMA部分阳性为GIST伴平滑肌分化,S-100部分阳性为GIST伴神经分化,如果SMA和S-100均阳性为GIST伴双向分化,均阴性则为纯间质瘤[3]。2结果2.1肉眼观察本组3例诊断为良性GIST,体积较小,切面呈编织状,均一,无坏死。8例诊断为恶性GIST,体积较大,切面质地细腻或呈鱼肉状,其中5例见出血和坏死;3例见核分裂象增多。13例诊断为潜在恶性GIST,其中4例见出血

6、,但均无坏死。2.2组织学特征光镜下主要为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组织学类型有3种:梭形细胞型16例,其中良性3例;恶性5例;潜在恶性8例。上皮样细胞型6例,其中恶性2例;潜在恶性4例。混合细胞型2例,其中恶性1例,潜在恶性1例。2.324例胃肠间质瘤组织学良恶性百分比、免疫组化检测及CD117和CD34表达结果比较(见表1~3)表1胃肠间质瘤的组织学良恶性百分比比较表2免疫组化表达结果及分型(%)表3CD117及CD34表达比较3讨论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是一种起源于胃肠道肌壁间质的以梭形细胞为主要成分的间叶源性肿瘤[4]。从本组病例分析显示

7、,GIST最常发生的部位在胃,其次是小肠、大肠,食管少见,与文献报道相似[5]。GIST组织细胞学形态变化较大,在同一肿瘤内可以出现从梭形细胞到明显的上皮样细胞等不同的细胞学形态;而梭形细胞型GIST与其他梭形细胞肿瘤,如平滑肌瘤、神经性肿瘤形态学类似,光镜下非常难以区别,因此免疫组化在GIST诊断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组24例GIST中CD34阳性表达18例,阳性率75%,与文献报道一致。CD34是一种分子量约115Kd的糖激化蛋白,为较早应用于GIST研究中的一种造血干细胞抗原,在GIST中有较高的表达率;而CD34在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均为阴性表达,因此C

8、D34是鉴别三者非常有用的标记物。由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