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 mri诊断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 mri诊断

ID:25406941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0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 mri诊断_第1页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 mri诊断_第2页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 mri诊断_第3页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 mri诊断_第4页
资源描述: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 mri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MRI诊断刘红陈文辉赖旭峰周金成【关键词】肾上腺髓性脂肪瘤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肾上腺无功能性肿瘤,临床较少见,占尸检的0.08%~0.2%。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诊断率有所升高。作者报告本院2000至2005年10例患者,探讨其CT、MRI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例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年龄29~64岁,平均46岁。右侧7例,左侧3例;1例伴有左侧肾上腺无功能腺瘤,6例无明显临床症状,因体检发现,3例表现为腰部不适或轻度腰背部疼痛;1例因急性腹背部疼痛就诊。  1.2方法  10例患者CT

2、检查使用GEHispeedAdvantage螺旋CT扫描机,层厚5~10mm,Pitch1。5例同时行肿块增强扫描,增强采用碘海醇80~100ml,注射速度2.5~3ml/s。7例MRI检查使用GEsigna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使用体线圈,对比剂采用轧喷替酸葡甲胺(Gd-DTPA)20~30ml。所有患者均作了横断面SET1PSPGR)冠状、矢状和横断,TR150ms,TE1.5ms,偏转角90°。  2结果10例患者术前CT均明确诊断,肿块最大约11cm×10cm×8cm,最小约3cm×3cm×4cm,均表现为肾上腺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占位,7例以脂肪密

3、度为主,CT值在-30~-150Hu之间(图1),病灶内同时伴有少量索条状软组织密度。3例以软组织密度为主,CT值可达30Hu,但病灶内仍可见团片状脂肪密度(图2)。图1平扫示右侧肾上腺区肿块,以脂肪密度为主,边界清晰,肝脏右后叶及下腔静脉受压前移。图2、3平扫示右侧肾上腺区软组织肿块,内见斑片状脂肪密度灶(图2)。增强扫描示肿块未见明显强化。10例均有完整包膜,4例右侧肾上腺髓性脂肪瘤肿块巨大,伴有不同程度的肝脏、下腔静脉受压征象,肿块与肝脏分界清晰。其中5例同时行增强扫描,肿块均未见明显强化(图3)。7例行MRI检查,表现为肾上腺区巨大高脂肪信号占位,T1WI表

4、现为病灶大部分为高信号,与皮下脂肪信号相似或略低,病灶内伴不等量的条索状、团块状低信号(图4),4例位于病灶中心,3例呈散在分布。肿块与腹腔内正常脂肪组织分界不清。T2WI或T1WI抑脂后病灶大部分呈低信号,略高于皮下及腹腔内脂肪组织,中央或周边散在条索状、团块状高信号灶,病灶轮廓较清晰(图5)。增强后肿块均无明显强化(图6)。冠、矢状位图像均示肿块位于肾上腺区(图7),5例伴肾上极明显受压,腹膜后均无明显肿大淋巴结。(责任编辑:)  3讨论  3.1病因与临床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是1929年由Oberling首次命名,是由不同比例的骨髓样造血成分和成熟脂肪组织组成

5、的良性肿瘤。其病因至今未完全明确,普遍认为是肾上腺毛细血管网状内皮细胞对坏死、感染及应激的反应,引起肾上腺皮质细胞的化生[1]。肿瘤不发生恶变,约20%可发生钙化。文献报道少数病例由于伴有肾上腺腺瘤,嗜铬细胞瘤而产生内分泌功能紊乱[2,3]。因此对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患者应进行常规内分泌功能检测。发病年龄以40~60岁多见,男女发病率相近,多为单侧发病,双侧罕见。  3.2CT、MRI表现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表现较具特征性,主要表现为肾上腺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占位,肿块内可见数量不等的脂肪组织密度,这在肾上腺其它占位性病变中非常少见,因此发现肿块内脂肪密度为诊

6、断本病的关键。肿块多数有完整包膜,因此CT上边缘光整,与周围组织器官分界清晰。肿块较大时可伴有肝脏、胰腺及下腔静脉受压移位。增强扫描肿块多无明显强化,如合并出血感染,可出现包膜强化。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肿瘤的起源及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主要MRI表现为肾上腺区高脂肪信号占位,T1RI冠、矢状位均可明确定位,肿瘤自肾内向外生长,而非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外压性改变,增强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多有明显强化,而后者多无强化。(2)腹膜后脂肪瘤及脂肪肉瘤:脂肪瘤多表现为均匀脂肪密度,无骨髓组织。而脂肪肉瘤增强后病灶不均匀强化及不同程度外侵征象,有助于鉴别。(

7、3)肾上腺腺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Cushing综合征的腺瘤CT值可为负值,但腺瘤仍多以实性密度为主,CT值一般在0~-20Hu左右,且多伴有典型的临床内分泌症状[4]。因此,作者认为CT应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技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