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情关系浅谈古典诗歌的阅读鉴赏论文

从景情关系浅谈古典诗歌的阅读鉴赏论文

ID:25414190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0

从景情关系浅谈古典诗歌的阅读鉴赏论文_第1页
从景情关系浅谈古典诗歌的阅读鉴赏论文_第2页
从景情关系浅谈古典诗歌的阅读鉴赏论文_第3页
从景情关系浅谈古典诗歌的阅读鉴赏论文_第4页
从景情关系浅谈古典诗歌的阅读鉴赏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景情关系浅谈古典诗歌的阅读鉴赏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景情关系浅谈古典诗歌的阅读鉴赏论文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可见,诗人常借助景物描写来传情达志,写景只是手段,而抒情才是目的,情与景相结合便产生了诗。因此,把准诗歌的景、情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成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可见,诗人常借助景物描写来传情达志,写景只是手段,而抒情才是目的,情与景相结合便产生了诗。因此,把准诗歌的景、情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阅读鉴赏古典诗歌的关键所在。一、辨识诗中景人的感情实际上是人的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因此在许多诗人看来诗歌的创作方法就是通过“写物”来“穷情”。如王安石的《南浦》:“南浦东冈二月

2、时,物华撩我有新诗。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澄碧的春水被风吹起了细浪,淡黄的柳条在风中摇摆,正因为这撩人的春光使得诗人很快乐,才写了这首诗,“物华撩我有新诗”一句说得多直白啊。可见,诗人总是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一些景物上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即“诗言志”。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养成了一定的审美习惯,如“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而一些景物,也渐渐积淀了为人们所认同的内涵,这些附着了人们情感的景物我们通常又叫它意象。阅读鉴赏古典诗歌时,认清这些景物,也就能很好地把握诗歌所传达出来的情感。二、追溯诗中情白居易说“歌诗合为事而作”,也就是说优秀的诗

3、歌作品绝不是诗人“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一种无病呻吟,无论是激越慷慨还是悲怆伤怀,无论是惆怅迷茫还是恬适安闲,都是诗人内心的真情流露。而这些情感常常在诗人的作品中借助于种种不同的方式反映出来。1.诗题明示“情”。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这首诗是759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一个“忆”字,即点明了全诗的主旨所在,道出了他对兄弟的无尽思念之情。诗人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看到山河破碎,

4、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沉痛,于是感叹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2.诗序表述“情”。姜夔的《扬州慢》序言中记载了词人所见扬州的衰败之况:“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淳熙二年词人客游扬州时便有感于这座历史名城的凋敝和荒凉,而自度此曲,抒写黍离之悲。而黍离之悲,也正是《扬州慢》全词情感的基调。3.诗句隐含“情”。李煜的《虞美人》开头一句是何其沉痛的一问,也给全词奠定了感伤的基调。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可是李煜却以怨恨的口吻发出诘问:“春花秋月何

5、时了?”词人为什么这样见花落泪、对月伤心,为什么这样痛不欲生呢?因为春花秋月只会引起他对往事的追忆,而往事桩桩件件都会令人心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旧日的宫殿犹在,而昨日的一国之君今日却沦落为阶下囚,亡国之恨,物是人非之叹,归结为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的满腹“愁情”如这江水悠长深远。三、把握情与景的关系在古典诗歌中,情与景往往又是密不可分的,诗中的景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剪裁、设计的,它是诗人情感的外在表现,因此在阅读鉴赏古典诗歌时应把握好两者的关系。情与景的关系有下面两种情况:1.触景生情,以景衬情。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

6、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登上高处,映入眼帘的是一派苍凉恢廓的秋景。辽阔的江天,清猿哀鸣,飞鸟栖止不定,长江滚滚,落木萧萧,这种苍凉的景色令诗人想到了自己长年漂泊异乡、年迈多病的处境,于是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俱涌心头,进而生出无限悲愁之绪,令读者清晰而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心路的发展历程及沉重地跳动着的情感脉搏。2.缘情写景,情景交融。指的是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接触外界景物,并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用清代学者王国维所说就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柳宗元的《柳州榕叶落尽偶题》:“宦情羁思共凄凄,

7、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宗元当时被贬柳州,而柳州是个“瘴疠之地”,风土人情不同于中原地区,极易触发逐客旅人的贬谪之思,勾起怀乡之念。诗人身为逐客,远在异乡,独立庭院,在阳春二月见到反常的如秋之景——花飞叶落莺乱啼,自然更令人心意凄迷怅惘。一个“乱”字正是诗人此时心境的写照,莺啼本无所谓“乱”,是诗人心绪烦乱,才倍觉莺啼之乱。眼中的花尽叶落之境与心中的凄黯迷惘之情实融会为一。诗歌是诗人对于情、景的感兴,是诗人的心与客观世界的契合,因此在诗歌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