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蓟饮片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论文

小蓟饮片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论文

ID:25462338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0

小蓟饮片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论文_第1页
小蓟饮片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论文_第2页
小蓟饮片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论文_第3页
小蓟饮片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论文_第4页
小蓟饮片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蓟饮片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蓟饮片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论文.freelsetosum(B.的干燥地上部分,始载于《名医别录》[1]。在历代本草及炮制专著中都有所记载,但至今未见系统报道。本文就小蓟炮制历史沿革,中医临床应用..毕业,炮制理论研究及小蓟止血成分的研究,现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为今后合理、准确地制定小蓟炮制工艺提供科学性依据。1小蓟名称的历史沿革《本草经集注》[2]称之为猫蓟,《本草图经》[3]称之为青刺蓟、千针草,《救荒本草》[4]称之为刺蓟菜,《纲目拾遗》[5]称之为刺儿菜,《江苏省植物药材志》[6]称之为刺角菜、木刺艾、刺杆菜、刺刺芽,刺杀草,《四川中药志》[7]称之为小恶婆

2、鸡、刺萝卜,《山东中药》[8]称之为荠荠毛,《上海常用中草药》[9]称之为小蓟姆、刺儿草、牛戳刺、刺尖头草。《本草乘雅半偈》[10]云:“与大蓟根苗相似,但不若大蓟之肥大耳。”故称之为小蓟。小蓟始载于《名医别录》,与大蓟同条,列为中品。苏颂说:“小蓟处处有之,俗名青刺蓟。二月生苗,二、三寸时,并根作菜,茹食甚美。四月高尺余,多刺,心中出花,头如蓝花而青紫色,北人呼为千针草。四月采苗,九月采根,并阴干用。”2小蓟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2.1工艺沿革宋《圣济总录》[11]、《全生指迷方》[12]载有“洗、切”法。在《普济方》[13]、《本草述钩元》[14]、《本草品案精要》[15]中都记

3、载“生用或捣汁”的用法,《本草品汇精要》记载有“判碎用”。以上文献只简单记载:“洗、切、碎”用法。在《十药神书》[16]中首先出现,“小蓟炒炭存性,研极细末,用纸包,碗盖于地上一夕,出火毒”的炮制方法。《万氏女科》[17]、《医学必读》[18]也记载:“小蓟根烧存性,为灰。”《本草蒙荃》[19]首次记载:“捣烂纹浓汁半瓯,搀童便或醇酒饮下”的炮制方法。《本草通玄》[20]载有“童便伴微炒”法。《本草汇》[21]载有“酒洗及童便伴微炒”法。由以上论述可见历代本草和炮制文献中记载小蓟的炮制方法比较简单,在唐代及唐代以前大小蓟并列载入文献中,没有分开应用,以根或叶入药用。在金元时期仅见

4、“捣取自然汁”,“洗、切、研”的炮制工艺。自元代中期应用“炒灰存性”的炮制方法。在明代后期出现应用辅料的炮制方法,如“酒制”,“童便制”等炮制方法。小蓟现代的“切段”法和“炒炭”法基于历史文献上所记载的炮制方法沿革而用的。古代所述的“童便制”、“酒制”的炮制方法到近代已未见详细论述,为何未有沿用的原因需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2.2炮制作用及临床应用小蓟生品味甘,微苦,性凉,归肝、脾经。凉血止血,清热消肿。主治咳血、吐血、衄血、血淋、便血、血痢、崩中漏下。不同炮制品的临床应用在历代文献中有所记载。《别录》:“根,主养精保血。”《食疗本草》[22]:“取菜煮食之,除风热。根,主崩中,又

5、女子月候伤过,捣汁半升服之;金疮血不止,按叶封之;夏月热,烦闷不止,捣叶取汁半升服之。”《本草图经》:“生捣根纬汁服,以庄吐血,鲤血,下血、”。《本草汇言》[23]:“凉血止血,保新血,去陈血之药也。”《药性篆要》[24]:“专主小便热性尿血,而不能消肿。”《纲目拾遗》:“清火,疏风,豁痰,解一切疔疮痈疽肿毒。”以上文献记载了中医临床用小蓟捣汁治疗各种血热引起的血证和金疮,或煎服用。在《本草述钓元》、《炮炙大法》[25]中记载:“消肿捣汁用,止血烧灰存性。”3小蓟的现代炮制方法近代对小蓟的炮制工艺主要继承了前人净制切洗和制炭的炮制方法。《中药炮制经验集成》[26]记载:“鲜切段,

6、洗切,润切”的炮制方法和“炒炭”的炮制方法。《全国中药炮制规范》[27]、《中药大辞典》[28]等均记载“切段”和“炒炭”的炮制方法。《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规定小蓟生用需“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炒炭需“取净小蓟段,照炒炭法(附录ⅡD)”炒至表面黑褐色。4讨论与小结从小蓟的炮制历史可以看出,小蓟的炮制方法并不复杂,净制主要是“除去杂质”,切制则有“切段”,而炮制主要有煅炭、醋制等法。以小蓟止血功效而言,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小蓟段对小鼠缩短凝血、止血作用优于小蓟炭,但小蓟炭对小鼠也有凝血止血作用。据文献报道,对某些含有黄酮类成分的药材,炒炭的时间越长,小蓟中含有

7、的黄酮类成分被破坏的越严重,小蓟重炭中几乎不含黄酮类成分。所以小蓟是以段入药为主,还是以炭入药为佳,炒炭后某些成分的变化对其止血作用是否有影响,及炒炭存性的质量标准是否合理都需待进一步的深入探讨研究。目前中药炭药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药炒炭后对凝血时间的影响(药理方面);二是中药炒炭后对鞣质含量的影响(化学方面)。小蓟炒炭止血的机理研究今后应重视炒炭对有效成分的影响:包括有效成分含量变化及其转变机理,以及这些有效成分是如何对止血作用产生影响的,从而较完整地解释炒炭止血的机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