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改变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改变

ID:25554765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改变_第1页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改变_第2页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改变_第3页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改变_第4页
资源描述: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改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改变【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0例正常人进行24h心率变异性(HRV)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左心室肥厚组HRV时域各项指标较非左心室肥厚组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心率变异性降低,而且心率变异降低程度与心脏受损害程度有关。【关键词】心率变异性;高血压;肥大,左心室;自主神经系统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疾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2、是血压不能维持正常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心率变异性(HRV)作为一个无创定量反映自主神经活性及其调节功能的检测方法,对评价心血管疾病进程中自主神经的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现对我院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HRV分析,旨在探讨血压与HRV的关系。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高血压组,2005月1月~2006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选择56例,男37例,女19例,年龄54.79±9.47岁,并进行危险分层,其中低危险9例,中危险17例,高危险21例,极高危险9例,高血压诊断按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56例高血压患

3、者经B超确诊为左心室肥厚(LVH)21例,非左心室肥厚35例,LVH的诊断标准[1]为:左室质量指数男>134g/m2,女>110g/m2。经询问病史、体检以及B超、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除外继发性高血压以及糖尿病、心肌病、冠心病患者。对照组,选取正常人群体检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52.67±10.3岁,无主诉症状、无慢性疾病史,体格检查无异常体征,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照片均正常。  1.2方法应用北京美高仪软件有限公司24h全息12导联动态心电图,带全自动HRV分析,含时域分析、频域分析、三维图、直方图、散点图等。有效监测

4、时间超过22h,经人机对话剔除全部异位搏动和伪差干扰。分析指标:SDNN:24h内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24h内连续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RMSSD:24h内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PNN50(%):24h内窦性相邻R-R间期差值超过50ms的百分比,上述指标均由计算机处理后得出数据。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数据用±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2.1原发性高血压组与对照组HRV时域指标比较,P均<0.01,见表1。  表1高血压组与对照组HRV时域指标比较(略)  2.2高血

5、压伴LVH组与非LVH组HRV时域指标比较,P均<0.01,见表2。  表2高血压伴LVH组与非LVH组HRV时域指标比较(略)    3讨论  HRV作为检测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无创指标,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预后判断。时域指标中,SDNN反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总张力的大小,可评价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总的调控情况。SDANN、SDNNI反映交感神经张力的变化,当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时其值降低。RMSSD、PNN50则反映副交感神经张力的变化,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时其值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有足够的流行病学证据支持自主神经

6、系统在高血压发展和血压调节中起重要作用[2]。笔者观察结果显示,高血压组所有HRV时域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代表总变异程度的SDNN和SDANN及代表迷走神经功能的RMSSD、PNN50均降低(P<0.01),说明高血压患者存在一定程度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