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正是读书时

少年正是读书时

ID:25594066

大小:69.5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1

少年正是读书时_第1页
少年正是读书时_第2页
少年正是读书时_第3页
少年正是读书时_第4页
少年正是读书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少年正是读书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一、名人读书名言(至少背两条,写三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二、名人读书经验(背两条,三遍)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ai)。朱熹的“三到法”:心到,眼到,口到。孟轲(孟子)的独立思考法:“尽信书不如无书”。史学家侯外庐的“热处理法”:读书学习都应趁热打铁。(注:以上参

2、见九年级上册教材132-133页)附:常用阅读方法:(了解一下)(一)略读法。亦称浏览法,泛读法,即快速地把书通读一遍,概括了解书本内容,不求深入理解的阅读方法。略读时,务必抓住文章的重点字词(短语)、关键句(过渡句、中心句)、以及重点段落或细节。这样才能用最少时间认识文章的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和中心,领会其精神实质。比如读施耐庵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迅先生的《社戏》《孔乙己》等篇幅相对长的文章,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二)精读法。亦称细读法、研读法,是指放慢阅读速度深入钻研文章,全面理解全书内容,详尽掌握中心的阅读方法。在精读过程中,最好是一边阅读一边

3、标注旁批,从而达到精读效果。古今中外有许多名人、学者用这种方法读书。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标记精读法”就是一例。他在阅读重要的书时,总是在初读时把有体会的地方用红笔勾出;再读时把有体会的地方用青笔勾出;以后读的时候又用黄笔勾出;三四遍读后再用黑笔勾出,如此反复勾画,收获颇多。三、名人刻苦读书的故事(了解情节并记住两个故事名称,如:“匡衡凿壁偷光”、“苏秦锥刺股”“孔子韦编三绝”等,两个名称写三遍)1)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

4、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2)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到子晚年,他特别喜欢易经。易经是很难读懂的,学起来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因为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发明纸张,书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既笨又重。把许多竹简用皮条编穿在一起,便成为了一册书。由于孔子刻苦学习,勤展书简,次数太多了,竟使皮条断了三次。后来,人们便创造出了“韦编三绝”这句成语,以传诵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3)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大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

5、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瞌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4)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成语“囊萤映雪”和“凿壁偷光”所讲的就是这几个故事。4、有关读书的对联(欣赏,背1—2副并写三遍)  1、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东坡  2、风声雨声读书声,

6、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代顾宪成为无锡东林书院题  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清代蒲松龄科举屡试不中,很不得志。写并悬于书房砺志。      4、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如一日曝(pù)十日寒。               ——毛泽东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注: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少年正是读书时”训练题一栀(zhī

7、)子飘香,榴花明艳……在充满生机的初夏时节,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开展一次读书活动。2、同学们在“我爱文学”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到图书馆、阅览室选择了文学书刊进行了广泛的阅读。现语文老师请你策划一次有关“我爱文学”的班级交流、评价活动,你拟采用的活动主题是什么?你所准备的活动过程是什么?主题:让文学与我为伴过程:①各小组推选2——3名代表准备参加班级交流、评价活动。②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一个语文主题活动小组。安排活动主持人,规定交流顺序,确定活动的评委。③各小组代表交流④主持人根据评委意见,宣布结果。⑤语文老师或主持人对本次活动作出小结。3、如何

8、看待网上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