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正是读书时

少年正是读书时

ID:26238790

大小:482.87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11-25

少年正是读书时_第1页
少年正是读书时_第2页
少年正是读书时_第3页
少年正是读书时_第4页
少年正是读书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少年正是读书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少年正是读书时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单击页面即可演示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读现代的书,可以与同时代的人作精神上的交谈;读古代的书,可以承传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读书,可以享受和吸取人类文化的成果。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他人的智慧,通过你的眼睛使它成为可见的,然后通过感觉的门廊,经过想象力的天井,进入你心灵的空间,激起你心中的波浪。1.倾听名人读书名言。看名人怎样读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结合:心到、眼到、口到。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2、则殆。2.名人论读书。▲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苏】高尔基▲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英】菲尔丁▲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德】马克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读书也像开矿一样,

3、“沙里淘金”。——赵树理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名人名言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坎耶里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德伯里读书名言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蒲松龄书富如入海,百货皆

4、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朱子语类大全》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孙敬悬梁、苏秦刺股的故事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的故事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名人读书故事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

5、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韦编三绝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

6、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博览群书,是孙中山的一大嗜好。他早年随兄长孙眉去檀香山上学时,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华盛顿、林肯等几位美国著名总统的传记。回国后在香港西医书院学习,除专心致志攻读正课外,还利用点滴时间,广泛涉猎中外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书籍,同学们赞赏他的见多识广,给他取了个“通天晓”的雅号。名人故事1.品读法。2.摘读法。3.圈点法。4.析读法。5.寻读法。读书方法品读法品读,就是在阅读中对文章的某一点深入下去,这里的“一点”必须是文章的神韵所在。如《春》的语言美。摘读法、圈点法把读书过程中精彩的文章、片

7、段、句子等加以摘录、圈点。包括笔记摘录,电脑下载,圈点画线、评注等。如毛泽东圈点《水浒传》等。析读法析读法,就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词、句子、修辞情感基调、意境等进行品析。这种读书法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用。带有研究性质。寻读法这种方法,相当于跳读法,阅读者不是对全文进行研读,而是对文章的精华处细细琢磨,品味。鲁迅的“随便翻翻”——广泛的浏览式的读书方法。鲁迅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拿来翻一下,或看序目,或读几页内容,不费力,不劳神,往往在看非看不可的书籍觉得疲劳后,拿来消遣。你说我说说读书话题一:怎样处理读流行

8、作品与读经典名著的关系?“金庸热”“琼瑶热”“韩流”20世纪80年代,金庸的武侠小说和琼瑶的爱情小说传入中国大陆,出现了持久不衰的“金庸热”“琼瑶热”,并推动了通俗文学在中国大陆的复兴。近来,在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再掀“韩流”高潮,以央视为例,几大主要频道韩剧轮番上映,收视率居高不下,大有俘虏全民之心的态势。如果从2000年韩国音乐、影视剧开始风行国内算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