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有偿删帖”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有偿删帖”探析

ID:25720359

大小:5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2

新媒体环境下“有偿删帖”探析_第1页
新媒体环境下“有偿删帖”探析_第2页
新媒体环境下“有偿删帖”探析_第3页
新媒体环境下“有偿删帖”探析_第4页
新媒体环境下“有偿删帖”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媒体环境下“有偿删帖”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媒体环境下“有偿删帖”探析沈素芬伍佳佳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一些新闻网站或网络新闻从业者,不顾法律法规的约束,与部分删帖公司勾结,控制网络舆论,最终发展成“有偿删帖”灰色产业链。这种行为不仅严重侵犯民众的表达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同时也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为此,国家网信办多次开展专项整治,公布典型案件,但仍有网站和论坛管理员、编辑等,罔顾法纪,通过更为隐蔽的方式进行“有偿删帖”。因此,若要铲除此类行为的生存土壤,须分析其动因,从而对症下药,还网络以清朗空间。一、“有偿删帖”典型案例及现实表征“有偿删帖”并非新近才出现,只是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的不断壮大

2、,这种病态的形式才逐步被人们熟识。所谓“有偿删帖”,就是指网络公关公司通过买通国内各大网站编辑和版主,有偿为客户删除为其带来不利影响的新闻和言论。“有偿删帖”已经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灰色产业,目前国内网络公关整体市场规模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有偿删帖服务。今年5月20日,湖北省蕲春县公安局破获一起特大有偿删帖案,全国22个省市近2000人涉案,涉案金额超过5000万元。其中,一名26岁从事删帖业务的犯罪嫌疑人4年净赚780余万元,随着巨额“黑金”曝光,一条隐秘的互联网黑色产业链进入公众视野。其实,国家网信办近年来曝光“有偿删帖”典型案例不少,但是

3、违法“删帖”的现象仍旧存在。一些当事人或单位的负面信息被曝光后,总是急于通过一些“便捷”的方式,尽快消除负面影响。一般来说,“有偿删帖”大致有四种实现形式:第一是公关公司通过利益诱惑,操控网站编辑和版主删除负面帖文,从而达到阻止负面信息扩散的目的;第二是合法网站主动删帖,通过收受涉事单位或个人的公关费作为交换,这些公关费往往会被冠以“宣传费”“赞助费”“合作费”等名义,动辄就是几万甚至几十上百万;第三是涉事单位或个人雇佣技术人员,通过非法的技术手段,制造黑客攻击或者侵入服务器对帖文进行清除:第四就是非法网站敲诈勒索。一些非法网站通过转载抄袭知名网站、论坛的负面帖文,

4、甚至主动制造负面话题,对敏感帖子连续炒作,将之作为要挟的资本,恐吓涉事单位或个人支付报酬来删除该网站的帖文。一个鲜明的案例是21世纪网“有偿删帖”案。2014年9月,21世纪网多人因涉嫌特大新闻敲诈案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涉案人员以21世纪网为主要平台,采取公关公司招揽介绍、业内人员物色筛选等方式,寻找具有“上市”“拟上市”等题材的上市公司或知名企业为“目标”对象进行非法活动。经初步查证,21世纪网先后迫使100多家IPO企业、上市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收取每家企业20万元至30万元费用,累计数亿元。综观“有偿删帖”事件可以发现,这一行为已经形成了一条环环相扣的黑色“产业

5、链条”:受负面帖文围困的单位或个人,拿钱“消灾”,找到中间人(公关公司或权力掮客);中间人一接到删帖生意,就通过各种关系,比如网站内部人脉或上级直管官员,联系网站管理人员或一线编辑,通过利益交换,进行删帖操作。网络是大众获取信息、发表对政府、企业及个人监督言论的有效渠道,毫无疑问,“有偿删帖”这种人为控制信息传播与舆论导向的行为,极大地危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侵犯了公民的表达权、知情权和监督权。二、“有偿删帖”频发的多维动因“有偿删帖”现象的出现,主要因为有市场需求:在反腐风暴迅猛的当下,涉负面信息的单位和个人的删帖需求更迫切。其次,很多网站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一方

6、面对内部人员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另一方面使外部单位和个人走正常、无偿删帖道路的成本太高,由此员工私下将公司权力个人化便有了巨大的作为空间。再者,目前国家还没有形成一套精细统一的法律法规,用于管理遏制网络乱象,导致“有偿删帖”行为的违法成本太低。其实删帖是可以无偿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目前很多网站也实实在在提供了正常删帖的渠道。以荆楚网东湖社区为例,涉事单位或个人如果需要删除违法的不实帖文,可通过传真发说明函、并附上单位或个人有效证件,经东湖社区审核后删除,且不收费。

7、而东湖社区所有被删除的帖文,都会在数据库中进行封存并至少保留90天,一方面管理层可以随时调看检查,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处理相关法律纠纷的证据。这样就有效降低了内部员工权力寻租的可能性,也给涉事单位和个人提供了减轻损失的窗口。而对于其他各地网络社区、论坛等网站来说,删帖流程也与上面所述大致相仿,由当事人提供证据、网站审核,最后删除。不过,对被侵害者来说,当其删帖函经过层层递交最终审核通过并成功删除时,事态或许已发展到失控的地步。所以,抓紧时间“有偿删帖”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三、“有偿删帖”的内部规制与外力管控不辨真假、不问缘由替人遮丑的删帖行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