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美学的建构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

和谐美学的建构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

ID:25762766

大小:67.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22

和谐美学的建构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_第1页
和谐美学的建构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_第2页
和谐美学的建构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_第3页
和谐美学的建构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_第4页
和谐美学的建构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和谐美学的建构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和谐美学的建构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和谐美学的建构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L.国的发展经历非常复杂,其中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又经历了艰难的挫折和倒退,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是一场艰难的革命。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才开始从苏联和中国的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开始了实践美学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的文艺理论对后马克思主义美学时期的文艺思想进行了清理,他将文艺从从属政治中分离出来。邓小平认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艺工作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他的文艺思想确立了文艺的自主性,同时也确立了美学的自主

2、性,从而为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邓小平的美学思想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个重大发展。它同时又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为和谐美学的建构提供了前提条件。和谐美学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和谐美学的主要内容    对于美学的本质和规律这样的问题,仍然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对于人类审美活动的一般规律和要素,人们仍然有一定的共识。审美活动包括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环境以及审美关系,和谐美学的建构在审美活动的这几个方面有特殊的内容。  和谐美学认为美是和谐,而和谐是历史的、动态的,它由古典素朴的和谐美,经近代对立的崇

3、高美,向现代更高、更新的辩证和谐美发展。新的和谐美学的建构,以和谐、统一、均衡、健全作为美学的基本原则。和谐美学要求重视整体、统一、均衡、健全等基本价值,重新审视现代性所带来的割裂、刺激、偏激、矛盾和张力等一系列问题。和谐美学要求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环境、审美关系这四个方面在自身和谐的基础上,实现相互之间的辩证统一。通过和谐美学实现感情与理性的统一,审美与其他社会实践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人类与自然的统一,从而在统一与和谐当中实现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全面和谐发展,从而实现人的解放,并达到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具体而言,和谐美学不但要求审美

4、主体的健全,审美客体的均衡,审美环境的和谐,还要求审美关系的统一。    (一)审美主体的健全  关于美的本质,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美是客观存在于对象当中的形式与内容,另一种看法认为美存在于人类的思想与头脑当中,美是人类的主观意识。这两种观点都未能完全体现美的本质,而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实践哲学的基础上提出美是人类在实践活动当中与对象交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审美是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一,它是人类精神层面上的实践。因此审美活动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一部分,其主体就是人类自身。和谐美学的建构,不能离开审美主体的和谐及健全发展,不能离开人的心智健全和全面发展。  现代社会的发展不但造就了

5、社会的现代性,也造就了人的现代性。高度发达的现代经济与科技,普及的现代教育,一方面带来了现代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普及,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大量的现代性的问题。这些现代性的问题也体现在人性之上。这主要表现在人们的情感与理性之间的张力和矛盾,人对物的占有和人的异化、物化并存。科技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大大地提高了人的理性,增强了人类对理性的盲目自信,并使人的欲望无限膨胀。在人类理性盲目自信的前提之下,人类欲望无限膨胀,并产生了数量崇拜,刺激和欲望的膨胀本身成了目的,优美感让位于崇高感。与此同时,工业社会带来的理性化和科层化,使个人成为社会机器当中的个零件,个人的主体感丧失,人性因此被异化、物化,人或异

6、化为甲虫、非人,或裂变为单面人、碎片人,或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儿。人们的心理极不健全,人格被严重扭曲。恋物癖、恐惧症、焦虑等精神症状程度不等的在社会各个角落蔓延。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些现代病在中国已经开始盛行,金钱至上、肉欲、享乐和感官刺激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追求;而撕裂、凌乱、夸张、变异、颠倒也慢慢地成为社会审美的形式标准。人作为审美主体的偏怪和不健全,既是社会畸形的结果,也是社会进一步畸形发展的原因。  和谐美学的建构,必须从建设和培育健全的审美主体着手,即必须培育健全的个人。人的和谐主要是人格的和谐与心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超越了物质局限的自由的人审美的人。人的和谐发展要求摒弃现

7、代性带来的病态。实现生理与心理的健全发展,促进感情与理性的均衡和谐,提升人的主体性与对象性之间的统一协调。    (二)审美客体的均衡  审美活动既是主体性活动,也是对象性活动。审美活动无处不在,审美对象也无处不在。审美客体,就是审美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其实也是人类生活的对象世界,它包括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关系客体,简而言之,就是大自然、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美学的建构不但需要人自身的和谐与健全,还需要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  在古典的美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