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ID:25895591

大小:6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3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_第1页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_第2页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_第3页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_第4页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_第5页
资源描述: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P85~86页,《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建立物体有轻重的观念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质量单位教学的起始课,同时又是后续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1克与1千克的质量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虽然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质量问题,对表示物体轻重的质量单位也已经有所了解,但却缺乏对这些单位的具体感知,大部分学生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仅靠观察得到,更多的需依靠肌肉感

2、觉来感知,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由此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生活中非常有用的。教学重点: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主题挂图,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

3、、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准备一些重1千克的物体,如1袋重1千克的盐,准备两袋各重500克的砂糖。准备一些常用的秤,如天平、盘秤、电子秤、弹簧秤等。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2分硬币。课前要求学生准备重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四样物品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出示图)说一说:哪个轻,哪个重?第一组:一个西瓜和一个气球。第二组:一只松鼠和一只黑熊。生答:气球轻,西瓜重;黑熊重,松鼠轻。2、掂一掂:一本数学书和一支铅笔,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二、实践操作、形成观念。1、出示主题挂图

4、,引出质量单位。观察主题挂图:(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生答:一盒饼干110克,一桶豆油5千克,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9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0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学生有可能答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2、千

5、克的认识。(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千克有多重吗?找出自己带来的重1千克的物品,说说你怎么知道这包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2)用不同的方式体验1千克的质量。(3)观察老师带来的重1千克的物品,丰富对1千克质量的感知。(3)估计1千克重的本子大约有几本?怎么验证同学们的估计准不准?(4)认识各种秤。(5)体验几千克的质量。拎拎2千克、3千克重的物品,说说你的感觉。(6)估计一叠本子的质量。3、克的认识(1)你们知道1克有多重吗?出示三样物品,猜测哪样东西的质量是1克。用天平验证。(2)掂一个2分硬币的质量,体验1克有多重。想一想生活中哪

6、些东西的质量大约是1克?(3)感受50克、100克、500克有多重。(4)估计数学书的质量。数学书和我们刚才掂过的50克、100克、500克哪个比较接近,那么你估计这本数学书的质量是多少?4、进率教学(1)你觉得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猜测。(2)使用盘秤验证。一袋盐重1千克,1袋砂糖重500克,两袋砂糖正好是1000克,即:1千克。得出:1千克=1000克5、课中小结: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生答: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书本P89第4题。2、看

7、图选择合适的质量。3、老师课前带来的两袋东西,哪袋用克作单位,哪袋用千克做单位比较合适?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明确:判断物体轻重不能简单地根据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4、1千克的铁和1千克的棉花谁重?为什么?让学生在争辩中明确:两样物体的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一样重。四、全课总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MSN(中国大学网)《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2  第2篇《克服逆反心理》的教学反思  〖预览〗创设自主学习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克服逆反心理》的教学反思红彦中学:宋瑛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前

8、提和保证。对七年级学生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