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ID:39113901

大小:33.0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6-25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1页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2页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3页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4页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一、课前系统部分(一)课标分析⒈走进生活,体现生活数学。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克和千克”这个内容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知识,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课程导入的时候选取了学生们熟悉的跷跷板活动情景,这是展开新课教学的基础。课堂上,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辨别各种秤作为新课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在生活中哪些秤最常见,如何使用他们以及他们的用途,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可见,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帮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数学概念是有效的。课后,我

2、引导学生扮演一位调查员,唤醒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⒉关注过程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本课教学不断创设富有生活意义的操作活动,激励学生在操作中感悟质量观念,让“做数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体现了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教学理念。课堂上有多次的体验活动,如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估一估、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从学生能比较准确的估测物体的质量,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两个质量单位的理解是比较清晰的。这些数学知识不是由

3、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质量观念,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⒊在数学活动中发展数学思维,培养数感。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本课中,建立了克与千克的观念后,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准备的各种不同质量的物品需要多少才能是1千克,这些都不是瞎猜的,而是一个数学推理和想象的过程,有着浓浓的数学味。猜测和验证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多次的估一估,称一称中得到了有效的体现,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另外,判断小动物怎样过河是比较高层次的数学思维活动。只有在深刻理解质量单位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以上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了推理、猜测、验证、判断等心智

4、活动,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发展。(二)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三)学生分析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为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以情景教学法为主,创设游戏情境、活动情景、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去发现、获取新知,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良好的基础(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

5、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估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在感知1千克和1克的基础上,估测物体的质量。(五)教学策略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估一估、称一称、说一说等一

6、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六)教学用具台秤、大米、苹果、沙子、铁块、棉花、袋装盐等各种各样物品。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㈠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播放视频:汪老师和本班同学在压跷跷板)师:大家看!这是谁?(汪老师)没错,这是汪老师带着这位同学在压跷跷板呢!(画面定格同学被挑得高高的)看到这个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生1:杨乐要吓哭了。生2:我想告诉老师往中间坐坐,杨乐就不会被压得高高的了。生3:大人和小孩玩总会这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生4:老师太重,杨乐太轻……师:对,老师太重,杨

7、乐太轻。这说明物体有轻有重,并且他们都有自己的质量。【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带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物体有轻有重,利用孩子熟知的人和事,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㈡体验探究,学习新知师:同学们,既然物体有轻有重,我们用什么方法知道物体的轻重呢?生:用秤称一称。师:生活中你见过哪几种秤呢?和你的同桌说说看。1.认识各种各样的秤(课件出示)1号秤2号秤3号秤4号秤5号秤6号秤7号秤8号秤2.介绍生活中最常用的秤。上面的秤你最熟悉的是几号秤?它在什么地方用的最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